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在济南,一场无声的城市治理变革正在进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持续推进‘法治六进’活动”,全面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出台《济南市2017年度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济南这座正处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关键时期的城市,把法治建设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重视用好“法治六进”和普法责任制这两个抓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创城、环保、治堵、信访维稳、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遇到的难题,一场宏大生动的新时代法治进行曲在济南奏响。
◤依法整治“路口”◥
法治点亮创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5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今年济南市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1月中旬,济南市以省会城市榜首之位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创城过程中,济南市以“路口整治”为“小切口”,塑造城市文明大格局,市交警支队严格执法、铁腕整治,在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拉开一场“路口革命”,让“法治文明”成为济南创城的亮点。《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济南这场“路口革命”,给济南点赞。
“中国式过马路”怎么破?“济南方案”打出了法治与道德、诚信的“组合拳”。在多个路口安装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警察”,比对确认闯红灯违法者的身份信息,违法信息还将纳入诚信管理系统。“抓拍神器”启用第一个月,就通过大屏幕曝光6200多人。
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怎么办?“济南方案”打出一记“严查严处”的“法治重拳”。对于可拦截范围的交通违法行为,一律当场拦截查处;对于不听从指挥和劝阻的,一律落实处罚和教育措施;对于妨碍公务、暴力抗法的,一律按有关执法保障规定严惩严处。开始整治近两个月,济南共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2.1万起、传递违法信息1.3万条。上半年,济南发生12起阻碍交警执行职务案,14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其中一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严查严处”的“法治重拳”,让机动车驾驶员在斑马线前“望而生畏、规规矩矩”。如今走过济南的十字路口,你会发现这里发生的蝶变。机动车过斑马线,会停下车来等待行人安全通过;行人过斑马线时,没有“组团”闯红灯的,大家会自觉等待绿灯,“路口文明”成为常态,遵守交规成为习惯,市民的法治素养越来越高,“路口习惯”成为法治城市、文明城市的“蝴蝶效应”。
◤依法拆违拆临◥
破解“天下第一难”
济南市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部署,将“拆违拆临、建绿透绿”纳入“453”工作体系,确定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控新治旧、司法保障”的原则,全面打响了拆违拆临攻坚战。
工作中,济南始终坚持“源头有法、过程依法、结果靠法”的原则,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市委、市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拆违拆临工作,出台《关于全面拆除违法建设的通知》和《济南市拆违拆临行动方案》,要求“规范城市管理,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保护市民群众根本利益”。同时,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发展效果共赢。
在重大项目启动前,济南市组织维稳、信访、城建、规划、房管、城管、公安等部门,扎实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各征收拆迁项目部普遍成立了由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综治、信访等单位组成的执法保障组,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在征收拆迁现场进行法治宣传,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法治意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对个别企图通过违法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及时教育警示。在拆违拆临初期就确定“先政府后个人”、“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一大批涉公违法建设先行拆除,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对违法违章建筑矛盾比较突出的区域,由多部门联合惩戒、合力攻坚。在国华东方美郡、中海国际社区等住宅小区拆违攻坚战中,房管、国土、工商、金融、供电、供水等部门联合下发惩戒通告,极大震慑了违法建设行为。济南市还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将治理常态化、制度化。
依法拆违的过程就是普法的生动实践。经天桥区法院依法裁决,受济南市政府委托,8月8日上午,天桥区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泺口片区涝洼地区改造项目(一期)房屋征收项目范围内6处房屋实施强制拆除。这是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以来,天桥区实施的首例司法强制执行。有市民坦言,天桥区首例依法强拆案例,就是一堂难得的针对拆迁的“普法课”,依法强制拆迁的背后,更大的“底气”是法治的力量。依法拆除违法建设,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让市民拥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感”,打造出整洁有序、和谐优美的省会城市形象。
◤依法治理“散乱污”◥
还市民以“泉城蓝”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济南拿起环保法律利剑,剑指“散乱污”企业,以雷霆手段刮起“环保风暴”,让市民心中的“泉城蓝”常在。
“散乱污”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是我们的蓝天频频被雾霾侵袭的污染源之一。“散乱污”企业的违法违规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环境质量改善进程,而且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济南市坚持科学研判、准确把握、依法处置,对严重污染以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散乱污”企业,能关的关、能停的停、能取缔的坚决取缔。无论是面广量大的共性污染,还是面窄量小的个性污染问题,无论是远离居民区的污染问题,还是近在咫尺楼上楼下的污染问题,都严格依法处置。济南市出台了堪称“史上最严”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7190家“散乱污”企业涉大气污染排放列入淘汰类的,9月底前一律依法关停取缔。
济南市整治“散乱污”企业,不仅考量法纪的刚性,也体现城市的温度。我市下发《关于积极稳妥科学合理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通知》,统筹考虑依法严格抓好环境整治与群众生活、生产、就业、增收等方面的关系,兼顾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更不能激化社会矛盾,这些体现城市温度的政策措施正在积极落实中。
◤化解农村私搭乱建隐患◥
以法治思维治理“顽疾”
为依法管控农村私搭乱建行为、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和矛盾风险,今年6月以来,济南市部署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农村宅基地法治宣传活动,列入“法治六进”专题活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理农村宅基地私搭乱建。
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普法办联合印发《济南市集中开展农村宅基地法治宣传活动实施方案》。6月20日,在市中区分水岭村举行全市农村宅基地法治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各县区按照市里统一部署,迅速启动农村宅基地法治宣传活动,推动宅基地法治宣传“四个全覆盖”:村居宣传人员“全覆盖”,农村违建排查“全覆盖”,普法宣传工作“全覆盖”,督导检查“全覆盖”。槐荫区开展法规政策巡展活动,把宅基地审批、征收补偿等法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历城区组织司法所、国土资源所对138个村进行拉网式走访排查。章丘区依托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播出宅基地法治节目,实现全区20个街镇908个行政村全覆盖。全市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宣传活动150余场次,走访重点村居850多个,发放宅基地法治宣传手册、明白纸12万余份。
通过宅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农村群众了解了宅基地法律法规政策,少数群众由最初的不理解逐步转变为理解和支持,农村宅基地私搭乱建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得到遏制,因宅基地、遮阴、征收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上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律师第三方参与信访◥
推动信访法治化解决
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法治新需求,济南市大力推行“第三方”介入信访工作的新机制,让律师以“第三方”的特殊身份,多渠道参与信访维稳和矛盾化解工作,消除“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认识误区,推动信访工作走向法治化轨道。
今年,市司法局重新确定了8家综合业务能力较强、信访工作经验丰富的律师事务所,从中选拔了50名优秀律师,组成参与信访案件专家库,到设在市信访局信访接待大厅的人民来访法律顾问室值班。市司法局局长谢圣仁要求值班律师,要当好信访群众的“咨询员”、“引导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信访部门的“服务员”,引导信访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纠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信访案件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有效化解。截至10月,市人民来访法律顾问室共接访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52件,接待来访群众1122人次。市信访局的同志评价:“如今超过八成的信访事项都要律师参与,他们在信访事项处理中提供专业权威的法律意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切实将信访导入了法治轨道。”
历城区司法局探索出以法律援助方式解决疑难信访案件的新渠道,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长清区司法局成立信访案件法律援助律师团,妥善处置了马山慢城小镇项目拆迁补偿问题上访纠纷,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进程。此外,市司法局还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涉法涉诉信访律师值班室,在检察机关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在各基层法院设立诉前调解室,在部分公安分局设立律师值班室。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记者从市普法教育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了解到,他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用好“法治六进”抓手,推动全面深化依法治市实践,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济南建设新局面,努力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