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年峥嵘岁月 档案见证历史 > 脱贫攻坚成就巡礼 > 济南行动 > 文章列表 >
济南支持推动涉旅扶贫项目136个 带动227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2021-04-14
  4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召开。脱贫攻坚以来,济南市紧紧抓住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实施为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宣传营销、举办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等系列旅游扶贫工程,创新工作机制,指导和扶持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正处级领导干部张明战在发布会上介绍,针对济南市贫困村旅游资源状况,济南市聘请旅游规划业内专家指导和推动章丘、商河、平阴、历城、长清、槐荫等县区编制了5个县域旅游发展规划、8个片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20多个村级乡村旅游规划、73个旅游类扶贫专项规划,帮助贫困村理清了发展思路,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在指导贫困地区科学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扶贫项目建设、统筹乡村旅游发展、引领新兴业态培育、聚合政府部门资源、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基础性作用。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及有序运营。先后对112个有乡村旅游业态的贫困村积极予以政策扶持和指导,共支持推动涉旅扶贫项目136个,直接带动2270户贫困户、4992口人实现脱贫增收。目前,全市各旅游扶贫村的旅游扶贫项目在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优先雇佣贫困户打工,所得收益部分或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带动脱贫增收作用明显。其中,莱芜区王老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全国文明村等,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279人全部脱贫并逐步走上富裕之路,绿水青山在这里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根据贫困村的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的不同,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相关区县推出了一批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差异化特色,拓宽扶贫增收渠道。其中,南部山区柏树崖村流转闲置宅基地建设民宿,打造“安子峪民宿养生谷”,营业额年均超百万,村集体同步增收5.8万元,带动打工的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商河县袁窦村积极打造省内唯一以秧歌为主题的旅游园区,村集体、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分红,实行“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运营模式,解决该村40余名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2000元,1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致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非遗项目带动脱贫攻坚的“非遗+扶贫”新路子。
  坚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优化放在推进扶贫村脱贫的重要位置,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为旅游扶贫村争取、协调各类扶贫及发展资金2920万元。其中,协调投入2620万元对南部山区天晴峪村等32个省定旅游扶贫村予以重点扶持,逐村审定扶贫项目建设计划,跟进调度关注扶贫资金安全及精准使用、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和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脱贫成效等;对平阴县北市村等10个资源相对较好的旅游扶贫村,共扶持1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环境及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带动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制定落实济南市《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奖励补贴办法》,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121个,对其中管理运营规范、带动脱贫增收效果明显的17家乡村旅游合作组织奖励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