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年峥嵘岁月 档案见证历史 > 脱贫攻坚成就巡礼 > 精准扶贫 > 文章列表 >
商河县:脱贫攻坚蹚出乡村振兴路
2021-03-12
  “一业兴,百业旺”。发展和培育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稳收入、提质量,夯实根基的主要举措。商河县在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扶贫产业发展引领经济发展。
  五年来,5年来,商河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46亿元在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上,399个项目的巨大的产业“溢出”效应,不仅使贫困群众有了持续增收的稳定渠道,蓬勃的产业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打牢了产业兴旺的坚实根据。“产业发展有门路,群众增收有渠道”,商河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借传统产业之力,走特色之路
  在商河县玉皇庙镇纪家村贫困户纪边新的蔬菜大棚里,一株株西红柿植株青翠欲滴、茁壮生长,一颗颗小西红柿宛如红玛瑙般挂在枝头。“去年一年挣了21万,我直接从贫困户奔小康了!”说起种植小西红柿走上致富路,纪边新喜上眉梢,“我这个棚占地约十亩,棚长200米宽18米,投资28万是三年无息贷款,建起来了也担心没经验、种不好的问题,后来镇上农办、专家来手把手指导,合作社也互相帮助,很快就上手了。”点花、整枝、打叉 ,纪边新夫妻俩天天在大棚里劳作,大棚西红柿迎来了丰收。
  商河县在谋划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之初,就把统筹推进脱贫主导产业发展与引导支持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积累了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农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与长效脱贫的“双赢”。如今,脱贫攻坚的“七大产业板块”已成为商河乡村产业振兴的内生动能。
  扶贫小车间,脱贫大作为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近年来,商河县扶贫车间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为目标,同时推出吸纳就业一次性补贴、以工带训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扶贫车间。
  贾庄镇孟庄铺村瞄准交通条件便利这一优势,利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先建起了扶贫车间。一年算下来,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光租金就有20多万元。扶贫车间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吸纳了孟庄铺村及周边村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一个月5000多元,家门口上班,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扶贫车间成了商河县贾庄镇孟庄铺村村民们眼里的“香饽饽”。
  通过引导企业设立村级扶贫加工点,一个个“扶贫车间”拔地而起,既解决了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就业问题,又通过向“扶贫车间”出租场地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汇聚了人气和动力。
  动能转换园,拓宽致富路
  商河县白桥镇有30多年的大蒜种植历史。面对市场变化,该镇对大蒜产业进行提档升级,2020年利用219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了一处大蒜深加工污水处理厂,成功打造济南市首个大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打破了环保瓶颈,带动建设10条大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在让全镇57个非贫困村的677户1232贫困人口收益的同时,成功地将白桥镇的大蒜产业链条从种植、销售、仓储延伸到了深加工环节,实现了大蒜产业的提档升级。
  白桥镇大蒜产业的提档升级,是商河县整合资金,凝聚合力促脱贫的缩影。在用足用活专项资金的同时,商河县还注重专项资金、行业资金、社会资金的凝聚整合、捆绑使用,打造扶贫开发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多点开花,以点带面,促进全面脱贫。经过五年来持续发力,全县设施农业大(拱)棚种植、中药材林果套种、规模化畜牧养殖、大蒜产品储存、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群众性加工业等“七大扶贫产业板块”已经形成并取得显著成效,光电新能源、温室花卉、大蒜深加工、留兰香“种研加”等新兴扶贫产业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