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以“四个中心”为目标做强做大济南实体经济

发布日期:2018-04-10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结构化研讨教学课题组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对济南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济南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个率先,两个基本”的总体要求,即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支撑,如何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促进“四个中心”的发展,对济南市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泉城至关重要。
  结合先行区建设以大数据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第一,成立大数据发展基金。打造数据、技术、安全、应用四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建立领导协调机构,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大数据产业园区,吸引相关龙头企业,推动大数据与实体产业融合。重点发展健康、治霾治堵、城市管理、治安、扶贫、物流、旅游、教育等产业。加大公共领域综合数据开放力度,鼓励政府、企业及学术界数据共享,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良性循环。制定法律法规,为数据资源流通与交易环境提供法律支撑及保障。建立政府数据市场化运营机制,促进政府数据流通。支持相关企业建立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统筹数据人才培养引进及交流使用。打破人才壁垒,探索政府、科研、企业人才交流任职办法,激活人才资源。依托省内高校,推动优势企业打造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大数据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为相关行业提供相关资源。对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形成突破。从国内外引进领军人才,成立大数据研究院,对关键技术、重要应用领域进行攻关,争取大的突破。完善领军人才的激励政策,发挥好孵化器、风险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解决好人才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支持相关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第三,完善数据生态环境建设。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完善运营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双创人才服务平台、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廉价的配套办公平台以及专业的工作服务平台等数据生态环境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
  第一,深度整合审批职能,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审批事项向一个部门集中,审批人员及审批权限集中到位。职能部门充分授权,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行政审批办公室,变“科长审批、分管局长审核、局长审批盖章”为行政审批科长“一支笔”审批。根据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要求和审管分离原则,组建专门的行政审批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批权,探索建立“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全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打造网上政务大厅。清理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按照“依法依规审批、简化前置条件”的要求,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第二,推行全流程联审联办,推行区域综合评审系统,对各专业园区进行综合评审。进一步优化审图流程,推行多图联审。推行联合勘察、联合验收制度,推行多评合一、多测合一,简化实体经济项目开工审批流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一窗受理、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定点审批、全程代办、证照邮寄”等工作机制。健全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强化社会监督,对放管服改革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评估,将“面对面评价”改为“背对背评议”。规范中介机构管理,明确中介服务事项设置的依据、服务时限、收费标准,实行清单管理,健全监督管理办法,形成准入退出机制;结合济南市网上中介超市建设,开发网上中介超市自助招投标功能。
  第三,在济南市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扩大扶持企业范围,降低申请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门槛。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氛围。加大对各产业集群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继续推进税费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突出城市特色产生集聚效应
  第一,发扬城市特点,建设泉水、历史文化名城。要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全面推进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创新、集聚、开放、改革、协同五篇文章。特别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立足大数据、量子通信等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颠覆式创新。努力推动要素供给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做好与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的对接,实现制造业升级。积极推动企业上“云”,充分考虑企业发展与大数据、“云”的结合,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同时,从体制、政策、资金、人才、作风等五个方面着手,为加快产业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保障。
  第二,聚焦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平台。济南要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全面推进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创新、集聚、开放、改革、协同五篇文章。特别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立足大数据、量子通信等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颠覆式创新。努力推动要素供给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做好与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的对接,实现制造业升级。积极推动企业上“云”,充分考虑企业发展与大数据、“云”的结合,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同时,从体制、政策、资金、人才、作风等五个方面着手,为加快产业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保障。
  第三,围绕特定产业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依托人才优势建创业平台。在创新资源密集区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努力打造“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业平台体系。以“创新创业券”形式,对人才使用仪器设备、科技服务、创业孵化等给予补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产业项目吸纳创新团队,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系统和评价制度,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围绕人才聚集区兴建创新创业超市,并推出大企业人才溢出支持计划、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创业扶持计划、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多领域的创业系列。
  第四,吸引特色人才,引进对口人才。组建民间引才联盟,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团队。除政府设立海外引才平台外,还支持大型国企、民企成立科技企业跨国合作促进协会组织,并与海外行业协会合作,组成人才引进联盟。支持科研院所整体式引进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光学、船舶等领域的高层次团队,抢占产业前沿技术制高点。依托海外网络进行招聘评估。民营企业向欧美国家运营成熟的专业网络招聘平台投资并招聘,成本比前往国外办招聘会降低90%。政府可以引入国际公信力强的评估机构对拟引进的海外人选产出潜力做全面评估。在人才集中地建离岸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在美、德等发达国家建立技术研发基地或孵化器,吸收当地研发人员,离岸研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依托本土文化打造城市标签
  第一,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教育培训,注重品牌战略研究,提升品牌保护意识。企业要提升品牌的创新和保护能力,加强自身品牌宣传推广,提高核心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济南品牌战略的顶层设计(挖掘、名录、相关历史),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制定有关扶持政策,强化品牌推广宣传,打造城市标签,培育打造济南本土特色品牌(章丘大葱、平阴玫瑰、宏济堂阿胶、益康等)。
  第二,恢复振兴老字号品牌,制定老字号品牌发展纲要。品牌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精心的培育过程,要经过几代人努力,才能达到百年精品。品牌企业一定要有长期发展战略,要坚持品牌的传播、创新、培育,走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同样,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中国品牌发展纲要,特别在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家用电器等消费品行业当中,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培育民族品牌的领军人物至关重要。民族品牌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对品牌有深厚感情的领军人物和领军团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加强对民族品牌领军人物的培养指导,特别要指导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掌门人和领军人物“走出去”,在国际化道路上引导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执笔人:孟姝瑱 课题组成员:李金泉、张慧霞、张志勇、赵敏、孟姝瑱、刘巍)
编辑: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