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论2019年新年贺词的传播力

发布日期:2019-01-26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连续六年的新年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广大的人民群众送去最温暖的新年祝福。2019年,这样的祝福通过微信传播于每个人的手中,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传播活动当中亲切的“对话”感,这就是口语传播。新媒体时代,在微信端、QQ端、微博端等新媒体中,人们通常使用的都是口语或口语化文字的传播形态,与大众传播的直线性、单一性不同,口语传播学当中最被重视的效果研究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传播过程中达成的“同一”,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动态、反复、不确定的特征,但是在整个双向传播的过程中还是有效地使受众有所感知。
  一、口语传播对于言语发声人身份的分析
  口语传播中,言语发声人担当一切修辞符号调动的作用,在口语传播活动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口语传播的内容处处都是对于言语发声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有效反应。所以,对言语发声人身份、经历的分析是口语传播这一方向的研究前提。习近平主席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父亲习仲勋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却也经历过苦难岁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过去岁月里的时间沉淀成今天的我们。这里的主角不是别人,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同志没有消沉、没有抱怨,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能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通过言语发声人的身份和经历去分析,习近平是一步一个脚印,从村支书到现在最高领导人的经历,造就了他平和、务实、单刀直入的话语特征,将政策、口号转变为通俗易懂、真切温暖的话语。
  二、口语传播形态的言语分析
  口语传播是受众更多更广的渠道当中,最为贴合新媒体时代逻辑曲线的口语传播形态。国家主席习近平以真实存在的声音和形象出现在荧屏之中,出现在手机之中,在传播过程中使人民群众的个体情感得到满足,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机统一结合。
  2019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第一句是:“大家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句话是出自孔融的《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古人感慨,时光不能停留,像流水般匆匆消逝。习近平主席引用这句话作为开篇,不仅是对2018年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对2019年做一个简单的展望,更是表达光阴在飞逝的瞬间,鼓舞着全国的人民群众继续保持时不我待、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用典已经成为习近平主席讲话当中一个独特的标志了,这样的口语表达在传播过程当中更加深入人心,耐人寻味。新年贺词第二句是:“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句话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使受众感受到朗朗上口、平和扎实。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用了“给力”这个词对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对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表示肯定,让这个曾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词汇,随后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富有色彩、极其可爱的词语,从我们国家领袖的口语表达当中传播出来,拉近了交流对话的距离。
  “今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多已经退休,大批‘00后’进入高校校园。”贺词中这段口语传播的小细节,更加表现了习近平主席口语传播的能力,更加体现了我们国家传播过程中的点滴细心之处,无微不至地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爱护。另外,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提到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实现了国家主席与人民群众话语的同步平等对接,提升了口语传播效果。
  三、口语传播形态的非言语分析
  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越来越大的环境空间,人类不断地发明和采用了一些体外化媒介。如用约定的实物来传递和交流信息,这些原始媒介的传播功能已经接近于文字,他们把信息传得更加广远,更加长久。”在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视频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有一个焕然一新的小细节,引发了受众极大的关注。从2014年开始,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已经陪伴我们迎来了第六个新年,而他办公室的书架上精心摆放的多幅照片,也承载着国家记忆,成为了解这一年中国政治、走近这位大国领袖的一扇窗口。
  今年,习近平主席书架上摆放的照片数量与上一年持平,依然是15幅。和往年一样,既有老照片,也有新照片。7幅新增的照片均拍摄于2018年,每一幅都记录了不平凡的瞬间,每一张都有与“第一次”相关的故事。7幅照片,7个瞬间,描述了这一年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匆匆步履,折射出他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殷殷关切。对于这种媒介的采用,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更好地抒写了自己这一年的点点滴滴,让受众不仅仅听到朴实真切、不偏不倚的口语传播,还感受到媒介带来的传播效果。这种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强烈交流感,使受众很难忘记。
  四、关于国家口语传播能力的思考
  2019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切实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气度的从容、语言的魅力。每一句话中都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力量,国家领袖的口语传播至情至深。使一个偌大中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民,在这段充满感情的新年贺词中,感受到了积极向上、坚持奋斗下去的力量。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还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人口繁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逐步意识到国家角度口语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国家各级各部门的领导人都应该加强口语传播过程当中的口语技巧,更好地代表国家去发声,鼓舞更多的人民积极努力,永不停歇。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这样说:“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因此,以国家为传播主体的“立言”主要体现在对国际话语秩序、话语权力的重构与创新。口语传播必将在新时期的国家传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声音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将会拥有更好的未来和明天。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