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发布日期:2019-02-22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在山东会堂召开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讲话精彩迭出,“领导调研不再层层陪同”“今年各级会议、简报、发文量至少减1/3”“确保乡镇干部收入高于县城同职级”“大胆用‘李云龙式’干部”“山东各级要‘奖惩分明’”“要‘容错纠错’激励担当”“设‘省级领导直通车’”……引起省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关注和热议。最近,本报邀请部分党员干部和学者结合实际工作谈心得、谈感受,现选发三篇,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当前,中国改革已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各地区都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新旧动能转换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军民深度融合到打好三大攻坚战,任务越是艰巨,担子越是沉重,就越需要改革的促进派、改革的实干家。
  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绩效差距,往往不在于制定了多么宏伟的目标,而在于目标的实现程度;往往不在于出台了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的落实效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落实,再密切联系群众的党委政府,也难以取信于民。
  抓落实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狠抓落实”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的八大执政本领之一,指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抓落实不能空喊口号,要让落实能落地,要有实招,要重实效。
  抓落实要能落地。古人云:“操其要于上,分其详于下。”中央强调抓落实,地方不能只跟着高腔大嗓地喊,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真刀真枪地抓落实,是一项本领,必须要有硬邦邦的举措。近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放开手脚干起来,主动作为拼起来》一文提到,山东日前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下决心整治文山会海,让领导干部腾出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要求2019年全省各级各部门盯住“三个1/3”和“两个50%”,即会议、文件、简报数各减少1/3以上,各类督查和基层上报的报表材料减少50%以上,以此推动“关键少数”走出办公室、会议室和文件堆,扑下身子到一线,在“最后一公里”处,把脉问诊、抓药开方、复查问效。同时,也要求省委常委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在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省市两级部门,凡有项目审批、资源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职能的,每月要有1周左右时间在一线。抓落实要有科学态度,要在量化管理、时间管理和空间管理上作出规定和安排,确保“落实”这项工作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抓落实要有实招。奋斗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要让落实不落空,就要拿得出可操作的办法,来破除官僚主义的“慵懒怠惰”“等靠要”“推拖滑”,以及形式主义的“假浮空虚”等各种顽疾弊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战胜这个大敌,没有短平快的捷径可走,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循。唯有找准穴位、持续发力,击中要害、久久为功,并最终营造出一种“争着干、比着干”的行政生态,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让在这个行政生态中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甘“因循怠玩”。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抓落实是一项过河的任务,船和桥在哪里?在这方面,山东正在做出探索,可以简明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2019年全省组织部门将探索设置“落实力考察评价”项目,要有功论功、有过论过,把奖章挂在具体人“胸前”,把奖金发到具体人“手里”,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同时,要特别注重提高基层干部待遇,突破他们成长进步的“天花板”。二是创新“督查-考核”机制。督查不能只能看照片、资料和台账,更不能以“留痕”多少来评价工作好坏,要避免督查的表象化、无序化、多头化现象。考核不能“一刀切”,要完善考核方案,大幅简化二三级考核指标,有的县属于重点生态保护区,有的乡镇是纯农业乡镇,考核指标要有所区分和侧重,要以重点领域和重要内容的重大变化,以实绩论英雄。三是创新“责任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属地管理”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山东明确提出,抓落实必须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责任边界,谁行使执法权,谁就承担责任。要完善主体责任清单和配合责任清单,科学界定“属地管理”的适用范围,不能简单以“属地管理”名义层层下移责任,搞“降格落实”“悬空落实”。这一要求确实抓住了落实在“最后一公里”可能落空的“梗阻”。
  抓落实要出实效。抓落实的本领是否高强,关键在于能否抓出实效。什么是实效?首先,实效不是“负效果”,不能吃不透上级精神乱作为,不了解禁止性条款越底线。其次,实效不是“无功无过”,满足于做“太平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再次,实效不是降低标准,做个“差不多先生”,不能因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失误、重大危害、重大事故。正如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所言,“如果一个地方今天这里‘点火’明天那里‘冒烟’,哪还有时间精力抓落实?”最后,实效是敢于拉高标杆,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且善拼善成、善跑善赢。
  抓落实出实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历来推崇这一精神。他在宁德工作时曾指出:“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试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没有滴水穿石这种“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的精神,抓落实即使取得了成效,也是一时的,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抓落实,既然抓了,就要一抓到底,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