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今年全国两会出现频率较高的热词。基层治理面临困境时如何化解,近日《半月谈》刊发的一篇文章,谈了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的观点:“过去花高额成本才能实现的治理效果,技术能轻易实现;难解的治理困境经由技术介入,可获得改观。”
笔者对此很有感触。基层治理虽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多变,同时问题及诉求重复、反复发生,千头万绪之中又有很多共性和规律可循,这正是技术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如今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新动能蓬勃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为处理海量数据和程序化服务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为瓦解千头万绪的棘手问题、进行数据重构打造了“最强大脑”,使得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而数据共享、融合又极大缩短了流程周期,使得便民之路更加顺畅。烟台的“数据警务”、重庆的“智慧城管”等名片,就是新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的成功典范。
新技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正当其时,基层治理是新技术应用的广阔天地和肥厚沃土。作为基层治理者,新技术不仅是“最强大脑”,还是灵敏度极高的眼睛、耳朵等关键器官,能对问题的发现更加精准,使人更加耳聪目明。新技术是利器,可以解放思想、开阔格局,开辟出治理的新天地。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紧密结合本地现实,找准公众聚焦度最高、感触最痛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发力。哪些领域、哪些板块、哪些流程该应用,地区之间可以有思路上的借鉴,但不应有简单植入的雷同。这就需要基层治理者积极更新知识结构,还要有绣花功夫的耐心与细心。驾驭得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当然,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主导者依然是人。科学技术是工具、是利器,而基层治理除了实现效率和精确度,经常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弹性。以技术解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精准度问题;用人性化思维来诠释城市治理的关怀与温度,二者并行不悖。(作者单位:济南市历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