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论儒学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正在进入新时代

发布日期:2019-04-22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金 刚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工作时强调:“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诸如此类高屋建瓴的论述,对新时代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明确的时代要求。许许多多的迹象深刻表明,儒学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正在进入新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全方位推动,开启儒学发展新纪元。
  任何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与核心人物和关键力量的推崇带动密不可分。获得国家层面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崇奉,是古今中外各种宗教、文化和学说的不二选择,也是古今中外各种宗教、文化和学说大行其道、引领社会的普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思考和把握,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儒学具有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因而不失时机、不遗余力、义不容辞、有条不紊地全方位推动孔子和儒家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儒学正在开启新纪元。
  二是“一带一路”为儒学充分发挥作用搭建起广阔平台,儒学将会有新作为。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将近6年,中方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正在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合作不断加强,成效显著。尤其是,2017年10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新境界。这些都为儒学充分发挥作用搭建起广阔平台,能进一步促进和深化儒学国际传播,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更好地展现儒学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深度滋养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方面都会有新作为。
  三是道德信仰危机唤醒对传统文化作用的深刻反思,社会对儒学充满新期待。
  改革开放走过40年风雨历程,我们的经济建设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物质家园富足,世界瞩目。但是,我们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滞后,造成精神家园日渐荒芜,甚至破败不堪。习近平总书记对道德信仰和文化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一系列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发人深省的空前论断,比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培根铸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为时代明德”“用明德引领风尚”等等,引起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道德信仰塑造功能的理性认识,整个社会充满了对儒学发挥作用助力救治道德人心的新期待。
  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保障儒学焕发新生机。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第一次专门以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标志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出台实施,必将为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政策引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儒学必然是传承发展的重中之重,学习儒学、研究儒学、运用儒学、传播儒学必将蔚然成风。可以预见,儒学将借助自身在中国2000多年的丰厚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影响力,契合和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代表“血脉”“根基”“精神家园”传统文化的时代召唤,在新时代“古树发新芽”,焕发新生机。
  五是中国崛起引发世界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旺盛需求,促使儒学成为新时尚。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和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处处为中华文化代言,更是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渴求。自清朝末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文化的被输入状态,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科技成为主流。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国正逐渐成为文化的输出国,主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各国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中,儒家思想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旺盛需求必将使其成为国际文化新时尚。
  六是儒家的和平包容等思想更有利于解决当代多种难题,逐渐成为新参照。
  战争危害和环境恶化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灾难,也是世界性难题。西方利用万物、征服自然的思想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强行推广所谓自由民主思想也造成不少国家的混乱。儒家文化开放包容,追求和平,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天人合一”“仁民爱物”等思想理念更加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世界发展潮流。早在1988年1月24日,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发表的一篇题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的文章就宣称:“诺贝尔奖获得者建议,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发自西方科学家的观点声音以及近年来世界发展的现实表明,随着西方一些观念的没落,儒家思想理念的和平性和包容性必将成为人类解决世界性难题的新参照。
  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文化自信成为重中之重,赋予儒家思想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明确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强调文化自信。比如,“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首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就“特”在优秀传统文化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儒家思想文化被赋予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新使命。
  总之,近代以来,因被错误地认为是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根源,儒家思想文化不断受到摒弃和打压,日益远离政治和社会舞台的中心,作用和功能不断被削弱。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有所提升,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仍然没有清晰的定位和强大的影响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儒学更加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也正在进入新时代,且面临着诸多重大机遇。我们应当紧紧抓住这些重大机遇,切实利用好儒学的大量优势和宝贵资源,重点把握好新时代儒学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努力方向,着力拓展儒学在新时代充分发挥作用的方式和路径,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智力支持。(作者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儒学与“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