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全面融入 争先进位

——莱芜区力争在省会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

发布日期:2019-01-20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2019年,是莱芜区融入省会、踏上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区干部群众信心满怀,力争在省会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
  打造优势产业。聚焦“4+3”产业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物流业、文旅康养产业,现代农业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壮大骨干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过十亿、五十亿、百亿级的企业梯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和“隐形冠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力争年内新增山东名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参与主持国家标准2个。
  做强园区平台。实施园区提档升级工程,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园区企业考核退出机制,实行“飞地经济”政策,推进园区“腾笼换鸟”。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年内建成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以上,让更多企业实现“拎包入驻”。
  发展民营经济。减费降税,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新增挂牌上市企业4家。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爱护和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突破“双招双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型优质项目。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年内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个,泰山学者以上高层次人才8名,博士、硕士100名,本科大学生500名,争创“人才工作先进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力争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80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60个以上。
  推进改革攻坚。高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着力提升企业运营绩效。
  强化创新驱动。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创新平台,提升专利质量,增强全区企业创新活力。
  深化开放融合。全面融入省会,加强重点产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衔接,推动人才、科技、教育等资源要素的互动,真正实现与省会“等高对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布局“一带一路”,开拓国际市场。
  做活城市经济。坚持精心规划,完善产业布局,做好规划衔接,实现一体发展。坚持精品建设,坚持精致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精明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总部经济和城市服务业。
  延续城市文脉。加强莱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的整合提升,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加大莱芜梆子戏曲的传承保护,做好特色产品的保护开发,加强古迹的保护修复,更好地传承历史根脉,典藏人文记忆。
  提升城市形象。广覆盖“植绿”,立体式“治水”,全方位“增亮”,多渠道“畅达”。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三农”发展后劲,力争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
  建好农村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归雁”工程,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优选优育工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工程。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山区村,优化政策供给,巩固提升6200人的脱贫质量;构建稳脱贫、不返贫的长效机制,提升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满意率。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计划,实施“厕所革命”再升级行动;深化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40个。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健康莱芜”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群众文体需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净土,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法治莱芜”建设,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全力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深化“平安莱芜”建设,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设“诚信莱芜”。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