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为了信念的坚守

长清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系列报道之九

--记原长清区卫生局副局长离休干部张传荣

发布日期:2013-05-08

信息来源:

张传荣老人今年81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和他的性格一样豁达开朗。他1985年从卫生局副局长的位子上离休后,一时闲下来不知道干点啥,于是和好友在家打打麻将垒长城,开始还好,很有兴致,但时间久了总感到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很是不安。晚上躺在床上自问,就这样靠麻将度日吗?想想自己十三岁参加八路军,党组织把我从一个幼稚顽童培养为一名党员干部多么不容易,战争年代一句鼓励的话,一口甘甜的水,行军路上推一把就能渡过难关,野外宿营时,班长让我睡在当中,说是半夜别让狼叼走,实为让两边的战士给挡风寒。是啊,没有他们能有自己的今天吗?想起这一幕,他的心情很不平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就松套不干了,趁着身体还行,应当为党为社会做点事情,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实现入党时的誓言,抱着这一信念,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洪流中。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学,参与筹建老年大学

和张传荣一样当时有许多离休干部退下来,不知道应该干点什么,到哪里去消遣,怎样安度晚年。张传荣从新闻报纸等媒体上看到原省卫生厅副厅长李衡同志退下来后,创办了山东红十字会老年大学受到启发,遂于与尚德昱、张世俭等几名离休干部主动联系到李衡校长,谈起了开办县级老年大学的想法,李校长很高兴,主动找到县委主要领导要支持长清办老年大学,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安排老干部局负责筹建事宜,经过领导同意,组成了由县委副书记任校长,焉伟松、张传荣任副校长的工作班子。为了获取经验,张传荣带领尚德昱、张世俭等人南下杭州余杭县参观学习。老人说我们是按照抗大的精神来办学,当时大学一无编制二无校舍三无教师,又缺资金,一切从零做起,好在大家都苦惯了,学习没有固定场地,辗转在县委礼堂、县委招待所、宾馆进行上课,没有桌椅,学员就自带凳子。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张传荣多次到省市老年大学争取支持,通过介绍,聘请省市老年大学的教授来上课。使张传荣感触最深的一次是聘请省教育学院的徐省三教授,经别人推荐他六次登门都没有见到徐教授,最后一次感动的他夫人说:"你到槐荫礼堂找他吧",见面后激动的说:"徐教授,我登了六次门总算见到你了",徐教授合双手致谢,从那他一讲就是十三年。以后陆续聘请了三铁大王(铁饼、铁球、标枪)山东体育学院李秉成院长,史学家徐北文,书法家魏启厚,日本松原教授前来授课。
 
针对老年人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课程,聘请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积汉教授上时事政治课;聘请山东医科大学冷光贤、刘凡教授上卫生保健课,学得一方一剂受益匪浅。如刘凡教授讲输液速度不超人脉博,如果多达100多次∕分钟,患者易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现在想想就后怕;为使学员摆脱退休后的失落感,遵循大自然规律,以平常心态步入老年,由徐省三、刘英林教授上心理课,促使老年朋友善待你我他,珍惜夕阳,多做善事;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历史、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花卉等课程。
 
老干部在老年大学生活很充实,他们将校园视为老年人的乐园,健康的加油站,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在张传荣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大学越办越好,不仅增设了编制,定格为正局级全额事业单位,而且有了固定校舍,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在1989年学员人数多达700余人。1990年曾吸引法国、德国、沈阳等国内外20多个院校前来参观,有一次书法家魏启厚来授课,吸引平阴县老年大学50名学员来听课。老县长尚瑞亭赞扬说:"老年大学成了长清的第二党校了"。在庆祝建校十周年时,张传荣老人创作了《情怀》三字经,内容是"吾离岗,把学上,为的是,自善颖。老有学,乐其中,增知识,益康宁。烈暮年,献爱心,跟时代,同步行。"彰显了老干部踊跃上学的极大热情。
 
为了丰富文化生活,笔耕不辍常年伏案写作
 
张传荣老人不仅干起事来热心,搞起创作也很执著。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他撰写的文章经常见诸各级报纸杂志等媒体,有很强的可读性。有时老伴见他伏案熬到深夜写稿子,心疼的劝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写文章,图个啥呀?还是歇歇吧",张传荣说:"我要把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写出来告诉大家,供他们借鉴一下,以便少走弯路。"2002年,石麟小学四年级一名小学生,冒然进京去见鞠萍姐姐,几经周折见到后大哭说:"我终于见到你了鞠萍姐姐……",此事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张传荣是该校的校外辅导员,知道后,写了《用事实说话》一文,阐述了从小学生找鞠萍姐姐看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必要性,该文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被收录到《当代教子经典》一书。随着电脑微机的普遍应用,张传荣发现当今的小学生很不重视练字,更认为汉字写不好没啥,如今都用电脑打字了。于是他写了《一个需重视的问题》的文章,并附上了著名硬笔书法家孙厚琦的79字书帖,强调了小学生练字的重要性,见报后很快有两名小学生给张传荣爷爷写信表示一定把汉字练好、写好,将来为国争光。

张传荣是"济南罗盛教"史元厚烈士的战友,1985年和同为县政协委员的史元厚的弟弟史元太开会时,了解到他们村还有一位烈士叫孟照祥,是在抗美援老(挝)战争中牺牲的。当时就萌动了撰写这位烈士英雄事迹的想法,就向长清区政协文史委反映了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将这一问题搁置了一段时间,后在张传荣的坚持下得到了区政协领导的支持,于1991年开始整理孟照祥烈士的生平事迹,但是人们对抗美援老战争的历史鲜为人知,他手头一点资料也没有,就到民政局、武装部查找资料,一无所获,随后又走村串户探访孟照祥的家人、亲属、战友、玩伴。很多人对孟照祥比较陌生,没有人关注过他,牺牲后也没得到特别的关注,村里现在还有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位烈士。孟照祥没留下太多遗物和照片,理清他的生平着实下了一番狠功夫。2001年4月在张传荣的20年来的坚持下,经过行程上百公里,无数次的访问,终于整理出近万字的孟照祥生平事迹资,向人们展示了一份完整记录英雄成长历程、牺牲经过的资料,揭示了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还原了英雄的真面目,告诉了人们在这个260余户人家的小村孕育了两位国际主义战士,这个济南市独一无二的小村——马山镇潘庄村,堪称济南的"国际主义战士村"。

张传荣参加过济南战役、渡江战役,随部队进驻上海,有许多光荣的战斗经历,2011年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在开展"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活动中,他撰写的《两广纵队战长清》一文,荣获中组部二等奖;2007年为建军80周年献礼,撰写了《战士与马尾松》一文,讲述了"解放一江山"战斗,荣膺"百佳'军之英才,共和国最可爱的人’"称号。

为了关心下一代成长,深入学校社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张传荣有着丰富的革命战斗经历,被多所中小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他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入学校、社区、烈士陵园为中小学生讲革命故事,进行爱国教育。他把自己经历的真人真事写成故事如:《三打长清》、《两见武中奇》、《两块银元的故事》、《刘贤权将军与长清大地》都一一讲给孩子们听,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有一次张传荣讲完革命故事后,有两个中学生跑到跟前要主动与张爷爷交朋友,希望能够聆听更多的革命故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灵活效果很好,15年前,发现四年级有一名叫宋帅的同学,学习成绩下滑,而且经常迟到,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想念父母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张传荣便邀请这名同学到家中与他谈心交朋友,逐渐的孩子享受到了家庭的关爱,打开了心结,又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这名同学长大参加工作后还经常到张爷爷家来看他。在出现12岁的女学生冒然进京找鞠萍姐姐的事情后,张传荣主动找到她谈心,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冲动的想法,经过他的耐心教育,这名女同学又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现在正在某大学就读。

张传荣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一人就向灾区全款2000元,并动员大儿子张健参加长清区首批医疗队赴灾区救灾。2001年为建立抗日烈士纪念碑捐款1000元。同时教育子女尊老敬老,建设和谐家庭,为小康社会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被评为全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该家庭被授予"和谐家庭标兵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