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6-25
信息来源:
日前,一场特殊的展览在平阴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幕。在这场由平阴县委老干部局、济南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平阴分会举办的"耄耋老人书法联展"中,刘吉怀老人的展品尤为引人瞩目,他的展品是用小楷抄写的四大名著和《聊斋志异》。这是刘老耗费二十年时间完成的作品。四大名著和《聊斋志异》加起来有近700万字,一般人就算全看完都不容易,何况是一笔一划地抄写下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完成了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呢?我带着震憾和好奇,来到老人的家中,听他讲述了二十多年的练字故事。
刘老是个坚强的人。今年87岁的刘吉怀老人,是平阴县生资联合供销社的一名离休干部。1990年,刘老离休后不久患了重病,喉部动了两次大手术。因身体虚弱,加上不便与人交流,当时的他不愿出门,整日在家休养。儿子怕老人在家闷坏了,就鼓励他练练书法。刘老小时候念过私塾,有扎实的书法功底。
练了一段时间后,刘老觉得光练字没有目标,就想到了"一边抄书一边练字"的法子。当时家里只有一部《红楼梦》,他就比着书开始抄。从那时起,刘老每天早晨起来先要抄两个小时的书,早、午饭后还要抄三个多小时,晚上无事,也会动手抄上两个小时。有时候,一天要抄十几个小时,抄书成了刘老的必修课。
《红楼梦》抄完第一遍,刘老觉得不满意,又开始抄写第二遍。三年后,《红楼梦》终于抄写完毕,可他还不过瘾,家里人马上又给他买来了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2000年,四大名著终于全部抄写完毕,看着眼前的成果,刘老和家里人都非常高兴。紧接着,他又开始抄写《聊斋志异》,并于2007年抄写完毕。全国政协常委、书法家赵喜明,著名书法家魏启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书画主任、著名鉴赏家、书法家金运昌,著名诗人、作家苗得雨,著名文艺评论家武鹰为手抄巨著题词,现手抄印刷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已被山东省图书馆收藏。
刘老是个执着的人。这么多年来,老人自己也不知道用秃了多少支毛笔,用了多少张宣纸。写毛笔字没法涂改,一个字写错了,整张纸就算是作废了,只能从头开始,所以特别费时费力。老人在抄写过程中,没想过放弃吗?刘老告诉我:"在抄写第一遍《红楼梦》的时候,确实觉得困难重重。当《红楼梦》第二遍抄完后,个人觉得挺满意,后来的《水浒传》等书就越抄越带劲了。"
刘老常教育他的后辈:"做人做事要彻底"。身教胜于言传。老人的行动是对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精神的最好诠释。
刘老是个乐观的人。刘老有一个温馨、合睦的大家庭。老人的儿子、儿媳都非常孝顺,全力支持他练字,只要是练字时间,都不去打扰他老人家,除了老人的宝贝孙女。"我那孙女从小就跟我最亲,就喜欢我抱着她、陪她玩。小时候,她看到我老是在练字,就说:'爷爷爷爷,你别写了,陪我玩会儿吧’。"长大后,孙女才明白,原来爷爷是在做一项浩大的工程,才明白了爷爷为何日日夜夜都放不下那支毛笔,对爷爷的敬佩也越来越深。
刘老是个政治坚定的人。"不能忘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刘老常告诫晚辈的话。现在,即是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孩子,刘老还经常给他们敲敲警钟,提醒他们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对孙辈的孩子更是多鼓励,多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老说:"练书法就跟练气功一个样。别看只是写写画画,但它却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既修身养性又锻炼了身体。"自从开始练字,刘老的身体越来越好,已经十多年没有得过感冒了。
现在的刘老,练字仍然占据着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一撇一捺都写得更加从容淡定。
让我们共同祝愿刘老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同时,更愿老人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