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平阴县整体推进全域城镇化

发布日期:2013-06-26

信息来源:

 

    2012年,平阴县被济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推动城镇化改革发展先行先试区。平阴县抓住机遇,以“四区同建”为抓手,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全县城镇化进程迈出坚实步伐。
 
     一、科学谋划,确定全域城镇化总体思路。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农民、关键是产业、难点是土地。围绕“农民愿不愿意进城、有没有能力进城、进城后能不能安居乐业”的问题,平阴县确定了以城镇体系为载体、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社会事业和生产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整体推进全县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编制了《平阴县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和《平阴县全域城镇化发展与实施规划》,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即确立“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一个目标,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6%,到2020年达到65%;提升产业支撑和城镇承载两种能力;构建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城镇体系;中心城区、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四区同建”;实施规划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五位一体;创新住房置换、土地流转、村级改制、社区管理、产业集群、文明提升六项举措。
     二、四区同建,增强全域城镇化的核心动力。
    围绕“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抓好“中心城区、生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四区同建,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四个转变,促进“人口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基地集中、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四个集中。一是做大中心城区。打造“小县大城”,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万,占全县总人口43%。二是做强生态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工业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工业园安城、孔村、孝直、东阿4个片区发展,逐步打造形成新兴能源材料、鞋帽服装、机械装备、医药食品、水泥建材、碳素电极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是做优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圣母山农业观光园、台湾精致农业园等十大都市农业园区,形成50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四是做美新型农村社区。按照 “八通、六化、二排、三集中”(通水、路、电、气、暖、电话、闭路、宽带;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排水、排污;物业集中管理、垃圾集中收集、治安集中防范)和 “1+10”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每个社区有一处服务文化场所,设有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档案室、警务室、便民超市、为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和谐社区。全县346个村庄将整合为50个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到2015年建成25个,到2020年建成35个。
     三、改革创新,突破全域城镇化发展瓶颈。
    一是优化城乡土地配置方式,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土地指标置换,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到2015年,全县预计实现增减挂钩指标9864亩,可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扶持资金19.7亿元。按照买补分离原则,建立农村宅基地及住房退出机制,鼓励农民自愿利用农村宅基地、住房及确权后的土地承包使用权,在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置换住房、股份及社会保障。鼓励土地增减挂钩村、项目占用村整村迁入县城或镇驻地。二是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变市民。建立以公民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为基本形式,以稳定住所、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的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让进驻城镇、社区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农民转居民后,原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宜保持不变,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仍按原政策执行。三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深化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股份化”,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变市民有效衔接。按照“边接轨、边并轨”的原则,建立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与原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社会福利待遇的转移衔接制度。五是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城乡管理服务一体化。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社区监督委员会“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四、健全机制,形成全域城镇化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县政府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全域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出台政策文件,构建工作体系。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域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平阴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平阴县人社局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险实施细则》等15个文件,形成了一整套推进全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切实加大县级财政投入,2012年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300万元,专项用于推进全域城镇化的奖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制定涉及农业农村建设、发展、保障资金的整合政策,集中用于全域城镇化建设,2012年整合资金达到7860万元。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新机制,今年预计通过融资平台可争取到社会发展资金1亿元。
 
 
 

                                                                              2013年6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