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拾级而上的“济南精彩”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之经济发展篇

发布日期:2017-08-31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5年风雷激荡,5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市700多万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即日起,本报开设“喜迎十九大 泉城新变化”栏目,全面反映5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文明提升、绿色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示全市上下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砥砺奋进的辉煌成就,生动讲述百姓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充分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热切期盼。
 
  这是激流勇进的时代,这是载入史册的5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按照“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走出了一条勃勃生机的发展之路。
  一组组数据刻录变迁。2016年,我市完成生产总值6536.1亿元,是2011年的1.48倍,年均增长8.8%,人均达到13700美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641.2亿元,年均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74.3亿元,年均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64.8亿元,年均增长12.2%……
  一个个事件见证辉煌。代表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省会形象的济南中央商务区开建,承载先行先试众望的济南新建动能转换先行区加快推进,入围国家首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
  一张张蓝图诉说未来。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基本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惯例要求、具有济南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5年来,济南在新常态下找到一条通往春天的道路——“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沿着这条路,济南在增速换挡期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GDP增速从滑落至全省平均线以下,到迎头赶上,再到实现全面超越;沿着这条路,济南在城市竞技的舞台上逐渐切换到“弯道超车”、“变道换向”的新模式,拾级而上的“济南精彩”不断上演。
  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济南,却因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不凡经历,让这段时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找准新航向 跑出加速度
  时间回到2012年初,2011年的经济成绩单出炉,深深触动了济南人的神经。
  数据显示,2011年,济南全市生产总值4406.29亿元,同比增长10.6%,同期山东省的GDP增速为10.9%。作为全国首位度最低的省会,济南如果不能在速度上迎头赶上,如何摆脱“大省小省会”的尴尬?
  实践反复证明,谋求发展,关键是要找对一条路。
  逆境之中,不进则退,济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站在全省、全国、世界三个维度审视自我,2015年,济南确定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作为城市发展的新航向。
  沿着新航向,济南从彼时的经济寒冬中找到了通往春天的道路。
  2017上半年,济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甚至是惊喜的半年答卷——
  增长速度加快,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3417.4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排在全省第5位;
  财政增速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8%,居全省第2位;
  投资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达2044.7亿元,增长1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招商引资增速加快,引进市外投资758.9亿元,增长35.2%,比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其中省外签约项目93个、总投资1519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工业增速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比去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升至全省第4位,工业经济的大幅跃升成为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
  “这是济南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7年来,全市五大指标增幅首次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市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市社会经济调查局局长苑子建这样点评半年答卷。
  驶入发展快车道的济南,也跻身同类城市前列。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大指标分别居全省第5、第4、第2和第1位;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3项指标增速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2、第1和第2位,呈现出领跑态势。
  从2016年济南顺利实现破题起势,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达到或赶超全省平均线,到2017年上半年实现全面超越,巩固并扩大优势,济南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道路引领下,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
  调出新动能 转出新天地
  曾经的济南,济钢、重汽、济南炼油厂、山水等传统工业企业是经济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也反映了济南面临的困境,经济结构偏重,新动力不足。新常态下,济南面临的转型压力可想而知。5年的发展中,济南不是一味“求快”,而是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兼顾质量,努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很多人或许会对济钢曾经遭遇的中厚板之痛心有余悸,彼时济钢主业下滑一度让济南工业不堪重负。如今,运转59年后济钢实现全线停产,这是济南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产业调整。然而,济南已经能够承受济钢关停带来的影响。因为,取而代之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比如,汽车制造业大幅增长7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8%,较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可谓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量子通讯党政专网成功在我市完成测试。从工业巨头的悄然平稳关停,到以量子通讯为代表的新动能在济南崛起,两个重大标志性事件相继出现,将济南带入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阶段。
  推进转型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济南亮点频频。
  浪潮集团获批建设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产业基地签约企业28家;重汽集团正式下线国内首款氢燃料码头牵引车,齐鲁制药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获得美国FDA暂定批准,圣泉集团“轻芯钢”复合材料填补国内空白并应用于“复兴号”动车组……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崛起。
  在互联网时代风生水起的当下,济南已拥有众多在全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品牌。比如,全国互联网快时尚第一品牌——韩都衣舍,中国最大的在线法律服务网站——中顾网、中国最大的线上冲印企业及个性定制平台——世纪开元,在业内人士眼中,“已悄然成为江北电商龙头城市”的济南,依托韩都衣舍智汇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提出了打造“中国互联网品牌之都”的战略构想,“10年内运营1000个品牌,实现2000亿元的年销售额,创造拉动100万个就业岗位”的蓝图足以震撼人心。
  激发新动力 绘制新蓝图
  如果说济南在经济舞台上展现的速度与质量之变,让人惊叹;那么,济南所展现出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则让人期待。
  如今,“敢于担当”、“雷厉风行、快干实干”成为济南人的标签,“济南速度”一再展现——浆水泉隧道提前8个月实现安全贯通;二环东路南延工程老虎山隧道提前8个月完工,燕子山立交地面道路提前1个月通车……
  “你们多跑路、多费口舌,百姓少跑腿、少费周折。为济南政务‘店小二’们点上一赞!”这是济南为打造政务“店小二”,在泉城广场举办首届政务服务活动开放日后,网友在爱济南新闻客户端的点评。而这种“店小二”式服务正是对标杭州学来的,为济南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为重大项目开启“绿色通道”。
  为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提升行政效能,济南在全国率先实施市级大部制改革,构建起大交通、大建设、大水务、大旅游、大外事、大绿化的体制格局,打破了条块分割体制和城乡分治格局,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全省范围内,济南率先启动大平台整合,下决心打破以区域划分的投融资体制,整合组建了新的六大投融资集团,将28个市直部门188家企业的优质资产一并整合注入新成立的六大集团。
  在全国打响“抢人”争夺战的背景下,济南实施了人才制度改革,出台了人才新政黄金30条,推动人才双向交流挂职,对顶尖人才团队综合资助可达到1亿元,其含金量和吸引力走在全国前列。对此,新华社内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济南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大人才观”。
  为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济南成立了100亿元的教育发展基金,25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基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5年里,济南从经济寒冬中驶入发展的春天。如今,济南正进入“弯道超车”、“变道换向”的新起点。高位再求进,济南人绘制出的新蓝图更让人憧憬——实现“一个率先、两个基本”总体目标;实施十大千亿产业创新计划,重振济南产业雄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强化环渤海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地位;全面完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打造开放新高地……
  已见繁花结硕果,逐梦扬帆再起航。向着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向着“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宏伟目标,古老厚重的泉城大地澎湃着生机勃勃的时代乐章。
编辑: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