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援鄂战“疫”彰显济南使命担当

发布日期:2020-03-24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3月21日下午4时,载有576名山东对口支援黄冈前方指挥部和援助黄冈医疗队员的多架包机陆续降落济南遥墙机场,带着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谊平安凯旋!
  庚子岁首,湖北战“疫”。
  大年初一夜,我市首批11名医务人员星夜兼程,逆行而上。第二批、第三批……一个月时间,我市先后派出7批125名队员驰援湖北。他们大多来自呼吸、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等专业,均为各个医院的中坚力量。包括医生27人,护理人员95人,疾控专家3人;其中党员42人,80后、90后占比超八成。
  在湖北战“疫”最危急时刻,济南最精锐的“白衣战团”火速集结,亮剑出征;济南,把最厚实的家底交给了湖北。
  党旗飘扬 党员就要冲锋在前
  2月15日,作为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救援队领队,济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彭建带队奔赴黄冈。
  身处战“疫”一线,有两大挑战摆在面前:“硬仗怎么打?队伍怎么带?”彭建身上担子并不轻松。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疫情面前,我们天职所在、责无旁贷,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辜负全省人民和黄冈人民的期望!”抵达黄冈后,医疗队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彭建代表全体医疗队员做出表态。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成立临时党支部,早已成为各批医疗队的工作惯例。党建工作与医疗工作的有机融合,构建起综合协调、医疗救治、护理管理、院感防控、后勤保障、医疗专家组、宣传报道等工作架构。“这些高效管理措施的快速搭建,正是得益于此前各批医疗队的经验。制度健全了,纪律严明了,这为医疗队正常运转打下良好的基础。”彭建说。
  疫情面前,党员就要冲在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事重症护理专业15年,我先上!”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刘明君主动请缨,要求第一时间进入病区开展救治。刘明君所在的重症感染隔离病区是最危险的地方,医务人员有限,队员们白班夜班连轴转。三层手套下依然精准穿刺,不惧风险近距离插管、吸痰,熟练应用各种急救仪器,喂饭、打水、排粪、倒尿、擦拭身体、打扫卫生……在重症感染隔离病区,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多面手、全能王。2月20日下午,医院突然发生停电,监护仪、呼吸机同时报警。“都别慌,密切观察病情!”刘明君临危不惧,指挥组员严守岗位,并逐一观察患者病情:11台监护仪运转正常;3台有创呼吸机运转正常;1台血滤机运转正常;2台经鼻高流量氧疗仪无法使用,立即改鼻导管高流量吸氧;1台无创呼吸机无法正常使用,患者缺氧加剧,立即换上有创呼吸机采取无创呼吸模式……经过紧张抢修,供电恢复正常。此时,全部重症患者病情稳定,情绪良好,值班医生拍着刘明君的肩膀说:“明君,好样的!”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7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在黄冈举行,山东省对口支援黄冈市疫情防控一线的14名医务人员,庄严宣誓,火线入党。
  鲜红的党旗,在“疫”线高高飘扬。各批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后,众多队员纷纷提交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让我感觉肩上责任更重了。”医疗队员门雪琳说。
  硬核搏击 救治步伐按下“快进键”
  1月27日晚,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进驻尚未完工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1月28日晚,首批新冠肺炎患者顺利转入治疗。自从踏上援助湖北之路,全体医疗队员的步伐就像按下了“快进键”。
  与时间赛跑,同疫情决战!“为尽快收治病人,大家冲进了仍处于施工状态的‘大别山’。”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杨雪说,不到30个小时,便完成建立“三区二通道”等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各项清洗消毒工作,开辟了两个隔离病区共100张床位,其中12张用于重症监护,基本具备收治病人的条件。“最后的半天,医疗队的时间全是掐着秒表来计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雪仍感到惊心动魄,“经过紧张的培训,我作为第一个重症组成员,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收治了我们的第一个病人。”
  在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个是在方舱医院治疗的,“方舱”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迅速组建起来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放床位1461张。2月9日下午2点,客厅方舱医院正式开舱收治病人,作为我省第四批医疗队队长,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二科护士长郭芳和队员们走进“战场”。截至晚上8点,医院共收治90多位病人;一天后,山东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所在的汉阳国博方舱医院正式接诊。此时,距离医疗队员抵达武汉,仅仅过去30个小时。
  专业过硬 用扎实作风实现“五个零”目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市援鄂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只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
  “专业过硬,作风扎实”,成为我市援助湖北医疗队员的“金字招牌”!
  由于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来自济南市中心医院的刘兆奇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刘一针”。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静脉穿刺是每天必需的护理内容。而穿着3层防护服、戴着3层手套,佩戴着护目镜,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一位血小板低的患者无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所有静脉用药只能依靠留置针,而刘兆奇每次都能为患者穿刺成功;还有的病人治疗时间久,手脚的静脉几乎都打遍了,刘兆奇从手指上找到细如发丝的血管,也能一针见血。
  “穿上防护服、眼罩、面屏,视线瞬间出现模糊,只能用护目镜仅有的小缝隙来进行操作。”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李孟倩凭着多年的护理经验完成一项项护理任务。
  在黄冈,山东医疗队共救治患者726人,包括重症、危重症患者189人。其中,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共救治患者411人,包括重症、危重症92人。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自2月9日入舱到3月7日休舱,山东医疗队负责的病区接收入院患者325人。
  在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自2月11日16点开舱收治患者,到3月8日休舱,山东医疗队累计收治病人数599人,累计治愈出院人数305人,转出294人。
  全部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的“五个零”目标。
  守望相助 千里驰援留下无法磨灭的回忆
  “要回家啦!”3月21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段单单、冯晓彤在临行前,每人写下一张满分的“黄冈试卷”。
  试卷上,记录着她们在黄冈的点点滴滴:“我是山东省第11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经过33天的奋战,3月18日,黄冈患者清零。”“我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工作。”“我救治过的年龄最大的病人是90岁。”“我们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穿上防护服,里面我会穿纸尿裤,时常感到憋闷。”提起这份试卷,两人说,试卷是早就想好的,想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数,对黄冈人民、对山东人民、对自己都是一个交待。“要走了,返程的通知就是我们交卷的时间。这一个多月的超长考试确实非常辛苦,但看到窗外渐渐多起来的行人和车辆,看到所有重症病人出院,真心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段单单说。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温暖人心的瞬间,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一次非凡之举,潜移默化间感染着每一个人:在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就曾活跃着一支由轻症患者自发成立的志愿者队伍。“这么多医护人员背井离乡,让我深受感动。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让他们腾出更多精力来救治其他舱友。”患者汪先生说。
  一次深情送别,让所有的疲惫“清零”:“我们何德何能被称为英雄,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面对黄冈人民十里相送的场景,济南市中心医院的沈晓晓忍不住流泪,口罩哭湿了两个,换上第三个,还是忍不住泪水。
  一次暖心举动,把每个人都铭记在心里:“孩子,你慢点,我给你拍张照片。”莱钢医院的韩海荣在消杀过程中,被患者王阿姨喊住。“你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韩海荣发现,王阿姨把自己的信息认真地记在一张便利贴上,“你们都穿着防护服,我认不出来,我要把你们的名字都记下来,我要把你们都记住。”
  一次真诚付出,让“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变成“一家人”:“这是杨雪,她是我的干女儿!”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陈大爷激动地说。听到这句话时,杨雪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济南的125名白衣战士慎终如始,不辱使命,在荆楚大地书写鲁鄂同心战“疫”的动情故事,彰显着济南人的“硬核”担当。正所谓:千里驰援赴湖北,鲁鄂携手克时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山河美如春!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