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第三批寻亲成功济南战役无名烈士集中立碑仪式举行。从活动现场了解到,在英雄“无名”变“有名”的背后,是我市司法鉴定机构突破技术难关,充分发挥DNA鉴定的专业技术优势,为后续烈士认亲比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数据支撑,实现了“通过DNA技术,照亮烈士回家的路”。截至目前,我市司法鉴定机构已累计完成对592名烈士遗骸的DNA检验工作,帮助119名烈士完成了身份溯源,协助为115名烈士找到了亲属。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力打造司法鉴定‘金招牌’,充分发挥司法鉴定技术的优势作用,在‘失踪烈士遗骸搜寻保护和为烈士寻亲工作’方面贡献更多司法行政力量。这是市司法局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冠华如是说。
积极指导推动 让“无解”归于“有解”
不久前,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山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调研指导,并就继续做好烈士遗骸DNA检验鉴定工作作出部署……
近两年来,市司法局党委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多次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等形式与两家司法鉴定机构的专家进行交流研讨,积极指导其组建专业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济南战役800余名烈士遗骸和泰安汶河阻击战200余名烈士遗骸的DNA检验和身份溯源工作。他们充分研究分析烈士遗骸勘察检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遗骸腐蚀严重、常规检材难以提取等问题,制定了科学严谨稳妥的鉴定技术方案,为烈士遗骸检验鉴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破技术难关 让“不可能”归于“可能”
“在进行数据比对的过程中,每比一个DNA位点,心脏就会跟着咯噔一下,生怕我们提取出来的位点无效比对不上……”山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李亮亮的话道出了很多司法鉴定人的心声,正是他们的高度紧张和倾力付出,才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由于烈士遗骸埋葬时间久远且风化严重,常规检材难以实施检验,只能通过专业技术对牙齿样本进行DNA提取检验,绘制DNA图谱分型信息。为破解技术难关,市司法局积极协调促成鉴定机构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市公安局等专家进行多次技术交流探讨,不断提高DNA提取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DNA信息有效检出率提高至30%。对达到比对标准的DNA样本,直接根据检测出的Y染色体信息进行家系数据比对;对于牙齿腐蚀严重的DNA样本,借助第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比对,最终确定所属家族谱系,为后期实地寻访确认烈士身份提供根本参考依据。
延伸服务链条 让“无形”归于“有形”
“妈妈,你发烧了怎么还去工作?”
“这些烈士为了新中国献出自己的生命,妈妈能做的就是整理他们的遗骨,提取DNA信息,帮他们找回自己的身份。”
“妈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为你感到骄傲!”
这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办公室主任孟德萍和11岁儿子的一段对话。据悉,为告慰烈士亲属,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司法鉴定机构在DNA检验基础上延伸服务链条,对烈士颅骨碎片进行拼接修复,通过3D扫描及AI技术生成烈士容貌画像,帮助亲属弥补遗憾。时间紧任务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克服困难,仅用15天就将原本2个月才能完成的825具烈士遗骸整理工作全部完成,并于后期联合四川大学完成了222名烈士的颅像复原,为57名烈士绘制了容貌画像并赠予烈士家属,帮助更多“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以司法鉴定力量助力忠魂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