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进度条”拉满,马力开足剑指“提升”

黄岗路穿黄隧道计划年底贯通

发布日期:2025-03-02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近日,全市各大重点项目开足马力紧锣密鼓施工,建设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记者在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施工现场了解到,黄河北岸工作井及机架段、南岸工作井及明挖暗埋主体结构已完成施工,目前正在进行北岸立交段桥梁施工及南岸匝道段主体结构施工。在济南黄河之畔的地下30米处,随着“山河号”——世界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管片的不断拼装,黄岗路穿黄隧道已掘进700余环,计划今年年底实现隧道贯通。
  迎难而上,直面挑战
  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负责投资、建设、运营,于2022年12月开工。工程南起蓝翔中路,终点与在建G309互通立交相衔接,全长约5755米,设计时速60公里。
  众所周知,黄河是地上悬河,河床高出地表4-6米,地层结构复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先后下穿黄河两岸大堤及黄河,在掘进过程中,对沉降控制要求高,盾构穿越面临多种风险。同时,工程内部结构工序多、作业空间狭小、工序交叉复杂、体量超大,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隧道的设计方案为双向6车道,单洞双层,与常规隧道相比,既解决双向车辆通行问题又节省了城市地下空间,节约投资约15%。此外,隧道将净空标准提高至4.2米,可以满足公交、消防、管理及救援等特殊车辆的通过要求,极大提高隧道通行能力。实现这一设计方案,在施工中盾构需要特大的断面,而开挖直径的增大,也会带来盾构始发、掘进、接收施工参数控制风险大,对掘进姿态要求很高。
  建设单位采用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形式穿越黄河悬河段,其中盾构段长3290米,管片外径为16.8米,盾构机开挖直径17.5米,开挖断面面积达240平方米。盾构将长距离穿越叠合地层,最深覆土厚度达49.2米,最大水土压力6.3巴,是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隧道建设通过多项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提升了隧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盾构隧道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山河号”惊艳登场
  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优良的设计方案,再加上精密的设备和高效的团队,进一步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为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高效,建设单位为隧道量身打造“山河号”盾构机。盾构机总长163米、重达5200吨、装机总功率12580千瓦,装配各类刀具306把,其中57把可实现滚刀齿刀互换,刀盘开口率53%,最大限度满足掘进所面对的复杂地层。2024年5月19日盾构机下线,9月1日掘进始发,协同一支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凝聚力强的团队,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盾构过程中,在保证机组大直径面的同时,还需要精准计算盾构机的切口压力,保持盾构机和土体压力平衡。每掘进一环,都要根据地层覆土厚度、土质、土容重、水厚度、水容重等多个参数,进行精密计算。
  项目部还在现场建设了一条超大直径盾构管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引进智慧管控工法,创建BIM 协同管理平台,打造5.0版超大直径盾构管片绿色智能生产线,实现了管片预制的智慧化生产。
  为保证盾构机安全穿越地上悬河,施工单位联合山东大学,创新研发“五官一脑”高端智能化盾构系统,配备带压复合型刀盘、伸缩式主驱动、开挖仓伸缩摄像头等先进装备,搭载超前地质预报、地层特征感知、刀具磨损预测、气体环境监测、同步注浆检测和人工智脑辅助决策支撑等6大系统,盾构机总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邀请钱七虎等9名院士和10余名行业专家,为隧道建设“精准把脉”,从而大幅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显著提升盾构装备智能化水平。
  工程建设从预期计划的日掘进6环,突破到实际日掘进8-9环,最高日掘进突破18米,最高月进尺426米,荣获山东省深基础与地下工程协会2024年度优秀工程奖。目前,盾构施工效率稳定在8-9环(16-18米)/天,项目已累计掘进718环。
  站到最高处,成就“不可能”
  去年12月,“山河号”刷新17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最快世界纪录,这是“山河号”的成就,更是山东的骄傲。面对超高难度、超大体量的穿越地上悬河工程,项目部是如何做到的?
  “施工中,项目面临众多施工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部多次组织专家技术团队进行科技攻关,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方案做出适当调整,还创新了很多解决办法,确保各工序无缝衔接,提高施工效率。”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张哲介绍。
  隧道穿越地上悬河,地层复杂,其中,针对掘进过程中的废浆处理难题,盾构机配置根据项目特点在选型阶段利用科研攻关,结合类似项目施工经验,针对黄河流域大断面黏土特性,经过研究比选,选择了开口率更大、重量更轻的带压刀盘,配备了1750KW 进、排浆泵以及直径600毫米泥浆管路,将泥水循环流量由3200立方米提升至4500立方米,提高泥水循环的冲刷能力及携渣效率。针对钙质结核地层,在盾构机排浆管路前方安装一套双液压回路采石箱,提高掘进期间P2.1泵卡泵清理效率,每天可增加掘进时间2.2小时,盾构机的最优选型配置为盾构高效掘进提供了设备基础。
  自去年9月盾构机始发以来,掘进地层穿越主要以粉质黏土为主,夹杂大量钙质结核、胶结砂层,掘进每环废浆量超过1000立方米,废浆总量达165万立方米,针对黄河下游流域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高黏粒含量废浆处理难题,项目部创新研发提浓、压滤措施,最终实现固液分离。“通过创新工艺的应用,配置泥水分离设备+提浓罐+板框压滤设备进行盾构废浆处理,每日废浆处理效率提高50%,滤饼的含水率成功降低至30%以下,实现废弃泥浆高效处理,回水循环利用零外排,为连续、快速、绿色高效、环保掘进提供保障。”张哲说。
  据了解,项目还进行了多项创新,包括采用大断面主轴承耐压密封自动增加备压、特大断面盾尾动态密封控制、特大断面开挖面稳定控制、特大断面管片上浮控制、特大直径盾构穿越悬河大堤沉降控制、特大断面盾构浅覆土干接收关键、特大直径盾构管片绿色智能生产、盾构机双管路采石装置、海量废弃浆液绿色高效处理、智能感知(超前地质预报、地层特征感知、同步注浆检测系统)等技术。此外,随着水下隧道的发展,盾构隧道管片承受的水压会越来越高,为提高接缝的防水能力,增强防水设计的韧性,施工过程实施多重防水措施,使用高防水性能的管片和接缝防水材料,管片外侧采用2道防水集中布置,结合注浆技术,确保隧道防水效果。
  今年,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需求,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继续以“项目”为抓手,积极谋划项目96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1个,涉及市政道路、桥隧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多个领域。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