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济南计划利用3年时间治理提升693条城区背街小巷

今年完成109条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发布日期:2025-04-18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4月17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场。据悉,我市计划利用3年(2025-2027年)时间,对宽度小于10米的城区693条背街小巷开展环境精细化治理提升工作,今年主要完成109条基础较差的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去年全市设置258处便民疏导点
  去年,我市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对26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自动识别、抓拍预警。推出“济南掌上城管”微信小程序,发布停车场、公厕等便民地图,收集市民群众反映的城管事项和意见建议6万余件。利用支路街巷和闲置场地科学设置258处便民疏导点,提供约3800个摊位,疏导商贩规范有序经营,惠及437个社区、149.6万人。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物业服务提升等16个精细化专项行动。去年整治150条支路街巷、整改问题6774处,整治后的支路街巷面貌焕然一新。高标准完成全市1亿多平方米道路和41万余件城市家具立体化深度精细保洁任务,主次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100%。在全市1045个社区设立“城管工作站”。开展“城管开放日”活动200余场次。
  今年将制定“首违不罚”细则和目录清单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出打造以“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规范执法”为内涵的“温暖城管”品牌。
  推行“721”工作法,即用服务手段解决7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10%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今年,我市将坚持“721”工作法,全面推行“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四张清单,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执法一刀切。坚持包容审慎精准执法,制定“首违不罚”细则和目录清单,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警示告知”“执法提醒”,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忧纾困。
  同时,强化路灯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亮灯率不低于98.5%、次干路支路亮灯率不低于96.5%、市区重要路段亮灯率不低于99%、设施综合完好率不低于96%。
  计划新增30座24小时开放公共卫生间
  2025年,启动全市新一轮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行动,计划利用3年(2025-2027年)时间,对宽度小于10米的城区693条背街小巷,按照达标类、精细类、精品类“三类”标准,开展环境精细化治理提升工作,基本实现街巷市容整洁、特色鲜明、环境宜居、文明有序。
  今年,我市主要完成109条基础较差的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争取年底前全部达标,同步建立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全覆盖、一体式、差异化”道路保洁作业模式,推出“错时保洁法”,夜间实行全覆盖、无死角机械化保洁,白天以人机结合快速捡拾和应急处置为主,最大限度还路于民。提升公共卫生间管理水平,新增30座24小时开放公共卫生间。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试点工作,以群众“家门口”的公共空间作为整治重点,推进“微整形”、畅通“微循环”、建设“微场地”、优化“微服务”,以“小空间”承载“大民生”。
  建立102万个城市部件“电子身份证”
  济南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自建成以来,纵向与国家、省、市、区、街、居6级联通,横向与26个市直部门、429个区直部门单位和街办联通,实现业务协同、联动解决城管问题。平台“案件能力中心”智能分拨率超过80%,2024年共发现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67万件。
  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完成中心城区5大类城市部件普查,建立了102万个城市部件“电子身份证”,形成“城市管理一张图”。推进智能识别发现,借助AI算法和共享视频,能够智能识别发现占道经营、暴露垃圾、违规渣土运输等20余种问题。应用智能巡检车和无人机,自动识别上报常见的城市管理问题,形成了“地面+空中”立体巡查新模式。
  应用“济南掌上城管”微信小程序,通过“市民通”模块,实现了城管问题的“掌上拍、掌上办”,进一步拓宽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增设“‘温暖城管’金点子征集”模块,主动征集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金点子、好创意。发布“便民电子地图”。上线公共卫生间、临时便民疏导点、停车场等15类电子地图,提供智能搜索、导航等便民生活服务。推进“城管e普法”,拍摄播发“场景化、情节化、大众化”的系列普法短视频700余期。
  下一步,围绕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我市将深入汇聚城管行业数据,提升数据支撑能力,接入各类物联设备数据,深化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提升数据综合感知能力。在深度与广度上拓展“AI+城管”应用。积极推进城管问题规律特点智能分析、城管工作态势智能预测,加强视频识别、智能巡检应用,推动智能采集装备小型化,拓展智能化发现的覆盖面。继续升级“济南掌上城管”微信小程序,提升便民功能、优化服务界面,推进垃圾分类AI识别、垃圾分类云课堂等互动功能的研发,增设便民维修等生活服务信息,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掌上服务。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