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山东首家农村改革纪念馆在商河开馆

发布日期:2020-12-25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12月24日,以农民开辟市场经济道路为主题的张坊农村改革纪念馆,在商河县张坊镇白集村落成并举行开馆仪式。
  张坊农村改革纪念馆坐落于商河县城至张坊镇的省道一侧。在纪念馆正面墙上,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纪念馆进门是一组雕塑,农家土炕上,一盏油灯下,左侧一位戴帽子的村民身子前倾,正在向对方介绍情况,右侧戴眼镜的青年边听边奋笔疾书。雕塑再现了1982年新华社记者李锦深夜向回族农民调查,在土炕的油灯下写文章的情景。上世纪80年代,商河县张坊镇白集村利用剩余劳动力养羊,并且组成收购、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羊肉经销公司,一年向市场提供新鲜羊肉200万斤,其中150万斤销往北京,村民也依靠销售加工羊肉致富。李锦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过深入采访,撰写了《农民走进流通渠道大有可为——山东白集村农民经销羊肉的调查》的调查报告在新华社内部刊物上刊登,报道了在山东农村出现的市场经济的萌芽。1982年12月24日,中央领导人在调查报告上做出批示,认为写得“极生动、极有说服力”,并认为对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提出的道路“值得思考”。
  198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二版头条刊登了李锦的《去年靠经销羊肉变成全县富队》一文,在全国引起轰动,“南有安徽小岗,北有山东张坊”,一时传为佳话。
  纪念馆由110幅照片组成,分成六个板块,包括“探秘白集、惊动中央”“千里单骑、一代标杆”“发现思想、引领潮流”“著书立说、智慧报国”“根深叶茂、情深意重”等。除了白集村经销羊肉的报道,还展示了1980年12月新华社连续发出的李锦拍摄撰写的以张坊农民致富为主题的重磅报道《党的政策好农民喜洋洋》,为农村改革摇旗呐喊。1981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李锦拍摄的张坊三户农民合买拖拉机的图片新闻,是全国最早报道农民实行经济联合的新闻,也是最早的农民购买拖拉机的公开报道。
  纪念馆的实物陈列中,有李锦当年在炕头写的白集村羊肉经销调查报告的手稿,包括六次修改的稿件都陈列其中。农民购买拖拉机报道的驾驶证,也作为历史的见证,陈列在橱窗中。李锦40多年来在改革中的调查研究情况,包括8次来商河调查的情况,作为展览的背景内容,是张坊镇农民率先走进流通渠道创举的延伸。
  商河县白集村是当年创造市场经济模式的样板,现在是山东省振兴农村民族试点村。今天,数十名白集村农民赶到纪念馆开幕式现场。村民白云龙是当时在深夜向李锦介绍情况的回族农民。他说,在我们被视作“投机倒把”的时候,党中央支持我们搞市场经济。我们要不辜负党的期望,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章。
  张坊镇党委书记李学民介绍,张坊镇党委、政府在组织撰写《张坊镇志》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改革创新的内容,并且专程到北京向李锦搜集图片资料,建立这个纪念馆,并且依托这个平台,对群众进行改革创新精神教育,从文化振兴着手,为打造农村振兴样本提供平台,开展“挖根源、建平台、搞活动、聚人心”活动。
  今天,包括济南、滨州、德州、临沂等地数百人前来参观。平邑县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专程赶到现场,他说道,农村改革有很多好经验,需要总结。这个纪念馆提供农村改革敢于担当的精神,是振兴农村的精神财富,非常鼓舞人心,这是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胜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山东还缺少直接表现改革开放内容的永久性纪念馆、展览馆,张坊镇以农村改革为题材建立农村改革纪念馆,为山东省改革开放史教育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新闻实践纪念馆建设提供了经验。
  纪念馆开放当日,李锦书院同时开放,李锦提供自己出版的著作32种,并且提供2000多本藏书。
  展览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主办,商河县委、县政府承办。当天下午,16名专家学者与有关方面发言,山东省有关部门与文化、农村经济、党史研究、摄影界的专家学者就展览馆、纪念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