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加减乘”组合拳打造高效服务的“品质市中”

用工匠精神推进“放管服”改革

发布日期:2017-09-15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抓日常、日常抓,抓重点、重点抓,争第一,创一流!”今年以来,市中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强力加快推进”的指示要求,做好“放”的文章,加大“管”的力度,提升“服”的质量,打造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和高效服务的“品质市中”。作为放管服改革的牵头部门,市中区编办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坚持“放手”但不“甩手”,用工匠精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简政放权做好“减法”“简”字当头活力来
  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简”字当头,在“放”上讲实效。为此,市中区编办采取“及时部署安排、部门梳理申请、集中研究审核、按程序审定公布”的方式,上级取消的权力事项全区一律取消。截至目前,全区23个部门(单位)共保留审批事项130项,取消和承接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共83项。
  同时,统筹推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项目,通过明确梳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全区6个部门(单位)共保留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19项。
  此外,他们主动下放登记注册权限,将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下企业登记注册下放到新组建的六里山、王官庄、大观园、四里村4个登记审批大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近就简办理业务。
  后续管理做好“加法”管得住才能放得开
  科学有效地“管”可以促进更大力度地“放”。市中区在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中,及时取消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在全区开展实施“多证合一”,积极开展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9月1日,市工商局局长王建森、市中区区委书记宋永祥向企业颁发了我市首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截至目前,全区已经颁发6户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在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方面,及时调整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截至目前,全区39个部门(单位)共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56项。
  市中区还积极推动“监管平台+随机抽查”模式,在市中区编办、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试点使用“济南市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基础上,全面推开使用该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梳理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严格落实随机抽查制度,建立了抽查台账,将25个行政执法主体120项随机抽查事项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
  优化服务做好“乘法”争做服务的“行家里手”
  “放管服”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为此,市中区及时印发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服务指南以及清理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工作方案》,为全面打造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和高效服务的“品质市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市中区从区人代会提出的12类60项民生工程入手,将各项惠民措施一并纳入服务清单。通过反向思维,让服务对象从“跑几趟、跑一趟”,变为代办服务“反向跑、主动跑”。同时,加快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网上咨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精简环节,优化流程,市中区编办协同区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压缩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环节,采取“优减压诺”4字工作法,共精简办理环节64个,压缩承诺时限258个工作日。市中区出台的“只要你来市中干,一切手续我来办”6项举措,大力实施“商标战略”,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下一步,市中区将紧紧围绕增强简政放权的协同性、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突出优化服务的便利性,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编辑: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