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济南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剑指“四个先行”勠力实现“千年一跨”

项目先行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发布日期:2018-07-07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作为我市加快推进携河北跨的主战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已成为泉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近日,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对先行区建设寄予厚望。会议要求,要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项目先行、交通先行、生态先行、改革先行,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对此,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主任宋卫东表示,先行区将落实“六个走在前列”要求,细化分工、狠抓落实,勇当携河北跨先行尖兵,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率先攻坚突破。
  “先行区是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域,过去这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把产业作为立区之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宋卫东表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先行区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理念,从“大招商”变“招大商”,聚焦先行区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四新”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先行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6月23日签约的绿地国际博览城项目,总用地约6800亩,总投资近千亿元,将打造济南新的会展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高端教育中心。其中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齐鲁国宾馆等引发社会各界广泛期待。宋卫东介绍说,此次绿地国际博览城项目中的国际会展中心规模达到55万平方米,室内展馆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可承接国内最大规模车展,将改变济南因为展厅面积受限而无法承接国际一流会展的现状。
  5月14日签约的袁米农业科技项目,总投资约11.3亿元,依托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团队,以袁米产品品牌运营及产品销售为突破口,深度整合研发、种植、生产、食味研究等环节,提供安全、营养、好吃的优质大米。通过科技研发、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袁米农业科技项目将有效助力先行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鲜血液。
  去年12月12日签约的中国氢谷项目,在先行区打造以氢能源研究为核心,集关键材料、零部件、电堆、动力系统、整车研发为主的氢能源产业创新集群,集聚国内外氢能源生产企业的产业规模集群,结合氢能源公务、公交、市政专用车辆推广应用,让先行区成为氢能源运营示范区。   此外,菜鸟网络济南智慧物流中心、融科济南国际资讯中心等10个项目已具备签约条件,储备了众云产教研集群、联东科技谷、华润健康小镇和城市综合体等120余个重大项目,这将为先行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交通先行打通携河北跨交通瓶颈
  携河北跨,交通先行。前期,在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下,“三桥一隧”过河通道建设顺利展开。其中,齐鲁大道黄河大桥、济泺穿黄隧道、凤凰路黄河大桥已经开工建设。备受关注的济南黄河大桥改扩建工程,也于6月19日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审批,拿到了“准生证”,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先行区也同步规划、建设“三桥一隧”北延长线,形成贯穿先行区的“一横三纵”的骨干路网,其中齐鲁大道黄河大桥北延,由齐鲁大道黄河大桥向北延伸至济南绕城高速,长约3.4公里,为先行区西部主要南北交通干道;济泺路隧道北延沿鹊山水库向北至桑梓店组团北边界,长约30公里,为先行区西部主要南北交通干道;济南黄河大桥北延,由黄河大桥延伸至绕城高速,长约20公里,为先行区中部主要交通干道;凤凰路黄河大桥西延线,由凤凰大桥向西延伸至绕城高速,长约17公里,是贯穿先行区的东西主要干道。这些延长线,将与跨黄通道同步启用,确保黄河两岸骨干路网无缝对接,打通携河北跨交通瓶颈,加快资源要素向黄河北集聚。
  在衔接黄河两岸骨干路网的同时,先行区还对规划范围内的内部路网进行重新梳理和规划,搭建“三纵两横”的快速路网和“四纵五横”的结构性主干路网。
  此外,先行区内还规划一处高铁济南北站,远期力争接入国家高铁网络,放大省会辐射带动效应,更好融入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约15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与黄河南轨道交通一网互联,规划120公里BRT,联系不同功能组团,在相关区域试点无人驾驶,在黄河沿岸建设观光轨道廊道,打造母亲河畔时尚风景线。
  生态先行大尺度蓝绿空间宜居宜业
  作为主打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宜发展的新区,先行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先行理念,设置大尺度蓝绿空间,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入住,引领绿色发展路径。
  据宋卫东介绍,和雄安新区一样,先行区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包括河道、湿地、湖泊、林地、公园、农田等。这意味着先行区73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用于建设开发,其中产用地将达到40%。将来的先行区将是一座满眼绿色、风光秀丽的宜居新城。
  生态先行,对黄河的利用提升是关键之举。在确保黄河生态及行洪安全前提下,先行区将结合济南黄河段的自然资源特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整体风貌,在齐鲁大道黄河大桥和石济客专黄河大桥之间,率先打造黄河公园。将来的黄河公园不仅是先行区生态之脊,还将成为大济南的中央公园、中华母亲河的新名片。
  先行区不仅有业已基本建成的冠世花园万亩花海,还将有数百个口袋公园,形成出行200米见绿、500米见园、3公里进湿地和森林的宜居环境。结合“中疏”战略,省市重大公益设施疏解至先行区,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合作,新建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及文体设施,让高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先行区将布局“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围绕街坊中心的5分钟生活圈、围绕邻里中心的10分钟生活圈和围绕社区中心的15分钟生活圈,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
  改革先行“六个一”优化营商环境
  先行区的发展,既要外部借力,更要内生驱动。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在改革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列。
  按照创新的代管区域划转和体制机制方案,先行区管委会将实行大部制体系,实现同类事项一个部门办理,在此基础上率先对规划建设领域进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探索“六个一”审批体系,切实将“一次办成”改革落实到位。
  “我们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建设先进做法,通过深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探索推行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模式,打造快速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专业系统的产业发展体系、法治和谐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稳健的投融资建设体系,加快形成优化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加大向先行区放权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先行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市编办主任张强说。
  为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提出“六个一”的理念。体现先行区速度的“多规合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先行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区域性环境、压矿、地灾、气象、水土等综合评价报告,实现区域综合评价结果共享共用,减少企业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土地规划建设项目“多证合一”,将建设项目土地规划一并纳入施工许可证范围内,在具备相关手续后,建设单位提交承诺书,即可办理相关手续,发放《先行区建设工程土地规划施工许可证》;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一次到位”,推进各类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次性敷设到建筑工程项目边界,预留接口,随时对接;审批服务“一门受理”,实行“一门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运行模式,提供审批证件快递送达服务;建设项目“一章审批”,设置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专用章”,用一个章完成所有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的审批;“一次收费”,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凡未纳入清单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在建筑工程主体验收前,一次性缴纳各种政策性行政收费。
  快干实干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6月15日,先行区正式收到市编办去“筹”文件,管委会具备了法人主体资格,可依法履行工程项目有关法定程序。下一步,先行区将在城市设计、征地拆迁、工程建设、项目落地等方面全面提速,快干、实干、苦干,坚决打赢建设攻坚战。
  在规划编制上,7月份启动城市风貌、公共配套、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方面四大类30项专项规划,年底前形成初步成果,压茬推进后续专项规划等编制工作,确保2019年实现规划全覆盖,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引爆区、黄河公园、骨干路网等重大项目完善细化相关规划成果,保障项目开工建设。
  在工程建设上,先行区力争7月上旬启动征收拆迁工作,7月底开工黄河公园引爆段工程,8月底开工建设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工程,9月份开工引爆区安置区工程。同步开工对接“三桥一隧”骨干路网及代管区域内4条市政道路等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场站及管网工程,采用大兵团作战,拉开先行区全面建设框架。
  在项目推进上,已签约的绿地国际博览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济南分所、中国氢谷、东旭产业园、山东地矿产业基地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菜鸟智慧物流中心等10个产业项目力争9月底签约。
  先行区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一批敢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干部队伍,既能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茬接着一茬干,也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快干实干苦干,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确保先行区“三年起势头、五年大突破”,在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省会城市中走在前列。“对此,我们信心十足。”宋卫东说。
编辑: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