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突破

王忠林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日期:2018-01-09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2017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
  过去的一年,是济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一年。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全力推进“453”工作体系,雷厉风行抓落实,快干实干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扎实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8%左右,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4400亿元左右,增长13.5%左右,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7.2亿元,增长10.5%,居全省第二位;税收占比达到80%,居全省第二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跑全省,达到了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金融支撑力持续增强。完成金融业增加值770亿元左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万亿元,均居全省第一位;新引进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济南分行等各类金融机构60家;中央商务区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物流影响力持续增强。社会物流总额突破2.3万亿元,增长13%,国家5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0家,居全省第一位。中欧班列顺利开通,获评“2017中国物流业最具创新力城市”和“2017中国物流业最具影响力城市”。科技创新力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均居全省第一位。
  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36.5:59。工业优化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左右,增幅在全省位次创10年来最好水平。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6%。一批中小微企业借力“互联网+”快速成长,全市上云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36%和30%。举办各类展会167个,观展人数达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964亿元,增长13.8%,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空气良好以上天数增加22天拆除违法建设3287万平方米
  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城乡面貌明显变化。高起点高效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新东站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穿黄隧道和两座跨河大桥破土动工,“携河北跨”迈出实质性步伐。交通更便捷。石济客专开通运行,二环南路东延等5条快速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开通纬十二路BRT等16条公交新线,打通了27条丁字路、瓶颈路,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强力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全年拆除违法建设328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户外广告1.7万块。整治背街小巷1600余条,拔除线杆1800多个,规范线缆2万余公里,空中“蜘蛛网”遁形入地。新增绿地230余万平方米,绿化裸露土地260余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06座,荣获“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新增市民健身场地1170处,新设便民服务网点和菜篮子直通车650余处。
  持续强化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85天,同比增加22天,重污染天气天数同比减少6天,久违了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又回到了市民的身边。山越来越绿。强化山体绿化,推进“青山入城”,对170座山体划定保护红线,造林绿化5.6万亩,建成山体公园30处,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活动空间。重点泉群连续14年保持喷涌。
  加大“三去一降一补”力度,关停搬迁东部老工业基地企业16家;济钢钢铁生产线在运行59年后实现全线停产,这是我市最大的一次产业调整,为全省去产能作出了重大贡献。认真执行国家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严格落实高新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纳比例,累计减轻企业负担437.9亿元。全方位开放深入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取得积极进展,4项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市招商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489亿元、增长26%以上,实际到账外资125亿元、增长12%以上。
  民生社会事业投入633.9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7所
  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民生社会事业投入633.9亿元,占市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6%,16件为民实事全面完成。扶贫攻坚扎实推进。279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完工,151个贫困村完成饮水安全改造,贫困村通客车任务按期完成,1.6万贫困人口和341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棚改旧改步伐加快。开工保障房68850套、建成21581套,公共租赁住房建成4744套。281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实施住宅节能改造65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9万多户。就业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8%,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连续1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七连涨”。全面实施职工和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为17.9万人次减轻医疗负担4.7亿元。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96元,农村低保、五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77元,慈善救助惠及困难群众16.5万人次。严格落实中小学“零择校”“零择班”,加大“大班额”问题解决力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7所、增加学位19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0处、新增学位1.2万个。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预增7.5%左右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契机,大力推进“1+454”工作体系,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实现“三年有突破”,让发展更有质量,改革更有成效,城市更有温度,生态更加美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增强,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泉城,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增8%左右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省会发展实际,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
  今年重点做好7个方面工作
  今年预期目标的确定,主要考虑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些目标是积极稳妥的,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增强综合实力上狠下功夫,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
  突出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区域性经济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年新增各类总部15家,新增“亿元楼”30座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确保到2020年十大产业全部具备千亿级发展能力。发挥宜家、华润万象城等新商圈的消费引领效应,加快布局共享经济、无人商店等新业态,培植互联网餐饮、智慧家居、品质家政等新热点,打造高端消费新高地。
  突出产业金融,做大做强区域性金融中心。加速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等5个标志性项目建设,办好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引导各类金融企业向中央商务区聚集。
  突出内陆港建设,做大做强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城市内环、中环、外环“三环十二射”交通网络规划,全方位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综合运输体系提级扩容,加快“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启动济郑、济滨、济莱等高速铁路建设。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区域性科创中心。鼓励开展跨国并购,新建海外研发机构10家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20家以上,引进遴选泉城引才倍增计划人才(团队)20个以上,培养支持泉城产业领军人才计划人选30个以上。
  (二)在积蓄后劲上狠下功夫,推动五项重点工作实现新提升
  强力抓好招商引资。探索实行聘任制公务员和KPI考核机制。策划组织德国济南周、香港济南周、跨国公司济南行等重大活动。
  强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千亿级中国重汽小镇、齐鲁航空城、中德产业园等24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700亿元以上。
  强力抓好棚改旧改。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像“给父母盖房子”一样,高标准开工建设省级棚改安置房4.1万套,市级棚改安置房1.9万套。推进35个棚户区和90个城中村改造,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棚改任务,绝不把棚户区带进小康社会。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重点启动47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成整治改造749万平方米以上,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让市民居住环境更加整洁宜居。
  强力抓好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各类违法建设坚决拆除。积极推进“无违建”创建活动,严防新的违法建造产生。
  强力抓好城市更新。推进“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和环城带状公园建设,精心做好老商埠区等历史风貌区保护。积极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加快明府城等泉文化核心标志区规划建设,推进“一湖一环”夜景照明工程,将“泉城夜宴”打造成为城市新靓点。推进“七通”建设,即群众办事一站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爱城市网一点通、公共安全一网通、市民出行一路通、金融服务一贷通,让广大市民“手持一卡,走遍泉城”。引导县和村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村镇,实施城市提升行动,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让文明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三)在破除瓶颈上狠下功夫,推动四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坚持不懈推进治霾攻坚。稳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鼓励利用工业余热,稳步实施“外热入济”。大力推行企业“蓝绿名单”,让环保信用优秀的企业安心生产,对“散乱污”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持之以恒推进治堵攻坚。加快R1线、R2线、R3线一期工程建设,确保R1线2019年开通运营,启动轨道交通两条M线和R3线二期工程。加快济青高速、青兰高速、济泰高速、绕城大东环等建设,加快构筑“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推进北园大街快速路西延、顺河快速路南延(南外环-南绕城段)等快速路建设。优化东部城区路网,完成经十一路、凤岐路、和平路东延等27条瓶颈路建设改造。
  精准发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2018年底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加大迁建项目建设力度,力争三年内完成34.7万人安置任务。
  举全市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攻坚。坚持以中疏支撑北跨、以北跨带动中疏,开启先行区建设“元年”,实现“千年一跨”破题起势。启动“引爆区”建设。加快“三桥一隧”建设,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十通一平”,鼓励优质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向黄河北岸辐射,推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落地。
  (四)在激发活力上狠下功夫,推动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打好降成本“组合拳”,让企业卸掉重负、轻装上阵。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7月1日前全面实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制度,确需多次办理的事项实行“你不用跑我来跑”,全力打造审批效率最高、审批事项最少、政务服务最优的“十最”营商环境。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等“九个转变”步伐,探索组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决策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重大投融资项目决策。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着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步伐,年内培育8家上市资源,力争3年内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
  深化农村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承包30年的政策,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
  (五)在做大做强上狠下功夫,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行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培植壮大章丘大葱、平阴玫瑰、商河花卉等十大特色产业。
  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双轮驱动。鼓励县区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全年建成280万平方米。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济阳撤县设区,推动商河、平阴更好融入全市发展格局。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单项“隐形冠军”,让“大而强”企业顶天立地,“中而优”企业遍地林立,“小而美”企业铺天盖地,力争民营经济占比达到38%以上。
  大力强化资金保障。将更多财政资源向县区倾斜,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集中切块下达到县,市区两级财政集中支持每个县区1-2个重点骨干项目。
  (六)在生态建设上狠下功夫,推动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
  以更大的力度治山。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工建设山体公园20处;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让人民群众在绿肺氧吧中乐享自然野趣。
  以更大的力度治水。开展小清河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完成水质净化一厂、二厂等污水处理能力扩建任务。
  以更大的力度治土。加强畜禽养殖监管,新建10万亩防治示范区。
  以更大的力度治脏。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加大占道经营等治理力度,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建一批城市公厕,努力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七)在办好为民实事上狠下功夫,推动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果
  稳定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努力实现弱有所扶、业有所就、劳有所得。
  拓宽社会保障。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补助标准,将低保和特困人员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发展教育事业。新建50所幼儿园,开工建设50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集中就餐场所。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
  打造“健康济南”。加快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齐鲁医科大学等项目落地动工。加快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院东院区、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所、改扩建16所。
  发展文化事业。开展纪念济南解放70周年系列活动,高水平完成济南战役纪念馆布展,加大革命遗址保护力度。实施文物拯救行动,加快城子崖、华阳宫等重点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建设,打造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让人民群众寻得到文脉、记得住乡愁。
  加强社会治理。完成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两委”班子。
编辑: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