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奋力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

发布日期:2011-07-21

信息来源:

 内容提要

●讲话用“两个从此”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极端重要性。而把这个极端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同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讲话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其论述的着眼点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论述的切入点或聚焦点则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讲话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讲话从理论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关系,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也让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

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我们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首先阐述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列强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的现状,不甘屈服,奋起救亡图存,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虽经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说明,要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就是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讲话用“两个必然产物”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两个必然产物”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两个必然产物”的论断告诉我们,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自身具有软弱性、动摇性特点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也根本行不通。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只能由先进思想武装的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先进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阶级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讲话用“两个从此”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极端重要性。“两个从此”就是,“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而把这个极端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两个不可逆转”表明,我们党决不像某些对党的事业持悲观态度者所担心的那样,也决不像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整天掐着秒表计算着我们党的什么执政寿命的大限那样,而是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高度的自信心。把建党90年来我们党所做的这三件大事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来说,也就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概括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同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前两个发展成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过深入阐述,而后一个发展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则是第一次出现。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其中,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包括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具体制度体系。

讲话如此详尽地列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业已实际存在的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坚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里一共是“五个有利于”。其实,从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体会出,这还有利于我们建立对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制度自信。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做到经济自强,而且要做到文化自觉、制度自信。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离开中国的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正确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而幻想另外去寻求和依傍什么别的主义、别的模式、别的制度,是注定没有出息、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的。

讲话指出,9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在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上取得的既相互承接又内在统一的两大理论成果。总起来说,这两大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发展阶段的五个根本性问题上,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  

正是由于在思想理论上持续实现的这五大新觉醒,使中国共产党在90年奋斗历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所以,我们要始终牢记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深入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其论述的着眼点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论述的切入点或聚焦点则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讲话强调,“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讲话高度概括了90年发展历史进程所昭示的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即“四个坚持”、“四个始终”。随后,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讲话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是由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和党的各级干部所具备的人格的力量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正是要不断增强我们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这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保证。同时还因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为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向我们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锲而不舍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始终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历史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做到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各自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多寡和人才水平高低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充分集聚上。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刻论述。他强调,必须坚持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个崇高原则,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从而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并且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集聚的执政党。而这就要求全党注重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这个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五个最”: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三是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四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最根本的一条是始终扎根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只要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能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待,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不难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正确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巨大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党内存在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则对党群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离心力和破坏力。因此,必须站在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七一”重要讲话重申了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重申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重申了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各级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就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项重大政治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按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指导党的建设,不断把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升到新水平;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使我们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就是要在党的建设中牢固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制度。“七一”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讲话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要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讲话特别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这些话既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深入阐发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党成立90年来我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的同时,用很大篇幅来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讲话并且提出,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讲话对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的瞻望和论述,从理论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的结合上讲清楚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讲清楚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关系。讲话用“三个根本”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有力的理论阐述。“三个根本”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讲话强调,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讲话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强调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此基础上,讲话还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是讲清楚了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讲话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个问题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话强调,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列举了七个方面的基本事实。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同时,讲话也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并强调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在此基础上,讲话深入阐述了认识和把握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讲话还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了深入阐述和瞻望,使我们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充满必胜信心。

三是讲清楚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讲话深刻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这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一方面,全党同志要牢记,并且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转载:求是理论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