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章丘:加快强势崛起 向建设“济东强区”砥砺奋进

发布日期:2021-08-12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8月11日上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章丘发布会举行,章丘区委书记马保岭用“四个大飞跃”概括了章丘实现从贫困落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区的伟大跨越历程。
  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章丘区作为省会济南的东大门,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勇担高质量发展使命,抢抓历史机遇、凝聚奋进力量,敢闯敢创、善作善成,从“四大提升工程”谋篇起步,到“1551”思路深化拓展,再到“1266”系统工作布局,全面落实“东强”战略,有力推动了济东新区凤凰涅槃、强势崛起。如今,章丘正朝着全力推进“济东强区”建设这一目标砥砺奋进。
  综合实力大飞跃 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增幅全市居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丘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52年章丘经济总量增至1.3亿元。改革开放后,章丘经济迎来快速增长期。1979年经济总量突破2亿元,1988年超过10亿元,1999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12年达到678.7亿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聚焦加快济东强区强势崛起,坚定扛起实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两面大旗”,主动融入黄河战略、“东强”格局,当好省会创新发展龙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章丘着力抓主导产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聚焦工业强区建设,培育壮大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龙头带动,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产业为成长骨干的“1+3”工业体系,积极争创山东省工业十强县区,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1亿元、增长25.4%,工业增加值增长16%;
  聚焦科创引领,以落实“两高”项目严格管理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超前谋划“碳达峰、碳中和”方案,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应用,上半年全区76个工业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9家企业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166家企业加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库,8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程序,8月10日圣泉集团在上交所主板发行上市;
  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积极争创全省现代农业十强县区,大力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做精做优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寨甜瓜等“八大名品”,构建以特色农业稳定农民收入的增长机制。
  2020年,章丘经济总量超过千亿,达到100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幅在济南各区县中排在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增长9.1%;跻身全国百强新城区第49位。
  发展质量大飞跃 工业企业完成“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居全市之首
  章丘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以依赖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完成了从“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结构转变,由单一注重总量增加,逐步向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转变。2020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52:40。特别是工业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到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162.4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聚焦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工业经济实现再次腾飞。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356.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0%,比1978年增长1683倍;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新信息“一高带三新”产业集群体系,占全区规上工业收入的80%左右;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第59位。
  如今,章丘正全面落实济南“东强”战略发展布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科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等几方面聚力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关停并转,加快崛起新兴产业。谋划建设经十东路齐鲁科创大走廊、齐鲁智能制造走廊,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与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的“1+3”产业体系。2020年,1142家工业企业完成“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居济南市之首,158家企业成功加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库,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38家,“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0%。
  强化科创支撑引领作用,出台政策奖励科技创新,鼓励人才引进,推动技改提升,保障成果转化。引进复旦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北京机电研究所等研发机构,组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助力企业研发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引领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全省首创“一链办理、六证齐发”审批服务模式。制定鼓励回乡创业22条、人才新政20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企业家“问需”早餐会制度。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设立“章丘企业家日”,举办建设“工业强区”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营造了尊重、支持、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城市品质大飞跃 2020年位列全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第7位
  章丘自古就有“小泉城”的美誉,济南七十二名泉章丘有六处。章丘历届党委政府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并严格执行,推动城市有序精明增长。
  撤市设区以来,章丘区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五位一体”推进“山泉河湖城”,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高铁、地铁、陆路、水路齐头并进,新建扩建高铁站2个、高速出入口4个,新建改造道路464公里,拉开“两网两圈”综合交通体系大框架。水库、水网、水厂、水利一体推进,白云水库加快建设,新建3座规模化水厂,投用第四水质净化厂,北水南调成为现实,泉水保护彻底改变靠天局面。
  同时,章丘与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团队合作,依托齐鲁科创、智能智造、沿黄生态、齐鲁古道文旅“四大走廊”,高标准编制全区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成片开发方案等规划。加快推进山东龙山国际创新城、明水古城、华侨城、万达商业广场、星动小镇等重大片区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合力加快济莱高铁、济潍高速、小清河复航及章丘港区、旅游路东延等项目建设,协调推进轨道交通8号线、G309东段扩建、G308西段改建等重点项目开工,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不断增强城市魅力。
  章丘区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殊荣;“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精彩靓丽,2020年位列全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第7位。
  人民生活大飞跃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抗日武装斗争,到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从普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提出奋斗80亿、提前奔小康的目标;从全省第一个免除农业税,到率先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1.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章丘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住有宜居等“新十有”方面尽力而为出实招,建设安置房1500万平方米,已建成480万平方米,5.2万名群众喜迁新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居民储蓄余额达到575.7亿元。
  特别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章丘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结合章丘实际,围绕“三个聚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聚焦“全覆盖”,以上率下,深入发动。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率先学,推动5.8万名党员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基层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全区党员开展学习;同时,发动全民跟进学,精心组织“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读书学史、百姓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四史”宣传教育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聚焦“强传播”,以文化人,深耕宣传。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线,完善微宣讲、云宣讲、微党课等全媒体理论宣传矩阵,以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为阵地,组建62支宣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宣传宣讲。另外,章丘打造纪录小康展馆,同步建成9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馆,通过项目展示、典型引领、指挥调度、线下体验等形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又一阵地。
  聚焦“办实事”,以干为先,深化实践。章丘把“四史”宣传教育与转变作风、推动工作和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以“学先进、办实事、当先锋、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站“六进”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建立民生项目库,汇总整理区级民生项目216件,发布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区级项目清单55个;实行“三表一账”管理,强化项目跟踪督办,32个项目落地见效,广受群众好评。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