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3-30
信息来源:
本报3月28日讯(记者 牟明善张铮)规划建设引入交通影响评价,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公共停车场……在今天的市治理交通拥堵指挥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立足实际,畅所欲言,为城市治堵想点子、找对策。治标更需治本,记者注意到,在如何根治交通拥堵问题上,明确分工、通力合作、综合治堵的工作理念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
●规划引领
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我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完成,市规划局提议成立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前期工作,探索交通需求管理的可行性,比如拥堵收费、错时上下班以及开发高乘载率汽车。
对于市民关注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度,这位负责人表示,在项目正常建设规划报审的同时,正在开展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中间成果。据了解,为缓解城区拥堵,市规划局正在制定大运量公交系统建设规划、公交线网优化规划方案、公交站点优化改造方案、城市停车设施近期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
●城区治堵
完善内外快速路网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城区治堵需要完善的内外快速路网,只有车辆进出市区畅通,才能提高城区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今后几年内,我市将加快完善城区内外的快速路网建设,按期完成二环西路高架桥工程、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工程、济南绕城高速燕山立交至柳埠连接线工程、济南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黄岗公交立体停车场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城区内外快速路网建设的组成部分。
●公交优先
治堵的治本之策
优先发展公交将成为我市未来几年城区治堵的治本之策。据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相关信息,目前城区有各类公交线路195条,公交站点2847个,中心城区3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为56%,5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为87%,以BRT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普通公交线路为主体,大站快速线、居民小区线、郊区线为补充的多种类型的公交路线网构架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由于城区公交线网密度低,线路重复系数较高,交通节点站台压力较大。今后,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快推进公交线网优化,构建以客流集散中心为核心的公交网络,同时规划设置换乘枢纽设施,优化整合BRT专用道沿线的常规公交线路。
●综合整治
“小改造”换取“大畅通”
据市交警支队负责人介绍,停车不容易、信号不科学、节点拥堵是市民反映最强烈问题,为此,年初市交警支队对我市交通拥堵状况开展了前期摸底调研。
据介绍,市交警支队已开始实施停车场的综合整治,目前已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9份,恢复停车泊位375个,并在经八路、历山路、经一路等路段设置隔离设施,杜绝违法停车行为。同时,市交警支队建议加快《济南市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的修订立法,把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融为一体化运作。针对校园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建议采用建设地下停车场、利用周边空地等措施加以解决。
●城区停车
三类区域差别收费
城区道路停车泊位是公共资源,实行有偿使用。我市已经制定新的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待时机成熟时全面实施。新的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将采用按停车区域类别差别收费的办法,拟将城区停车场划分为三类区域,按照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的原则,分别确定收费标准,其中一类区域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最高,轿车拟按每小时收费最高6元标准执行。办法规定临时性停车20分钟内免费,占道停车泊位夜间停车免费,特种车免费。计费时间拟按第一小时计时收费,此后按半小时计费。
●停车场所
重新审核收费许可
目前,城区停车场存在多头管理、体制未理顺、停车票据不统一等问题,市物价局等部门已经制定的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尚未具备实施条件。最近,我市将对城区所有停车场进行审核登记,审核合格的停车场才允许执行新的收费标准。此次审核结束后,我市将明确城区停车场经营服务的审批、管理和监督的责任部门。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