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市中区房管局首推自管房产阳光租赁模式

打造阳光政务构建为民房管

发布日期:2013-02-15

信息来源:

本报讯(记者 周历 通讯员柳晓 韩天鹏)今年以来,市中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开竞拍租赁权的方式,在全市首推自管房产阳光租赁模式,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租赁环境。同时,狠抓行风建设,在全系统率先建立便民服务站,倾力打造房管“五服务”品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阳光租赁”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市中房管从制度入手,推出了自管房产租赁权阳光拍卖的新举措。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3.1万平方米的可出租自管房产,该局制定下发了《市中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自管房产管理规定》,促进了自管公房租赁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该局与策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其全权负责对该局自管房产拍卖工作进行方案策划。提前3个月对即将到期自管房产的坐落、现状以及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委托第三方对房产的结构、地理位置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逐一评估,确定与市场价位相符的拍卖价格。通过媒体刊登租赁权拍卖公告,将拍卖公告和租赁信息进行广泛宣传。
今年6月15日,市中房管首尝自管房产租赁权公开拍卖。39套3350平方米出租房屋租赁权最终成交38套,成交总额134万余元,比未竞拍前增加45.8万元,房租收益提高51.9%。
今年10月14日进行的第二次自管房产租赁权公开拍卖中,20套共10584平方米自管房产租赁权吸引了42家竞拍者。最终,除一套流拍外,其余19套落槌成交,年租金总成交额506万元,比没有采取竞拍前增加313万元,房租收益提高了162%。
一位竞拍者告诉记者,以往租房子要找关系,租赁权没有保障;现在,从信息发布到公开拍卖,再到后续监管,背后都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认真负责的人员,竞拍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正、公平。
“阳光用权”
构筑房管服务“新格局”
“直管房租赁权拍卖,促进了自管房产租赁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能够有效解决自管房租赁不公开、不透明、暗箱操作等弊端,使政府行使职权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市中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钟安石表示,有了两次成功的经验,今后将继续采用公开拍卖的阳光模式,对符合租赁条件的所有自管房产进行公开拍卖招租,确保自管房产租赁权的管理经营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6月,市中区房管局在原有房管所基础上,建立了 9个便民服务站,并将住房保障、公房管理与维修、房产交易、房改、物业管理 6大类业务以及房管服务进社区活动延伸到9个便民服务站,各服务站统一服务范围、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标识,积极为百姓提供涉及五大类业务的咨询服务、现场服务、代办服务、预约上门服务以及服务进社区活动,切实为百姓排忧解难。
首批9个便民服务站挂牌成立后,市中区房管局固定服务场所由此前的一个“房产综合业务大厅”,升级为10个百姓身边的服务站点,再结合房管服务进社区活动,形成了“固定服务场所+流动办公场所”的服务格局,把“群众找上门”变为房管服务“到街道、进社区”。
“阳光监督”
塑造市中房管“新形象”
家住市中区郎茂山小区一区19号楼2单元303室的侯庆仁老人要办理房屋起租手续,按照原来的办事程序,要到设在纬四路6号的市中区房产综合业务大厅提出申请。房管员尚绪庆了解到侯庆仁老人患病、行动不便的特殊情况,主动到老人家中进行现场受理服务,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让老人足不出户就顺利拿到了房屋租赁合同。
今年以来,市中区住房保障管理局通过开展“查问题、转作风、树形象、促和谐”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狠抓行风建设,并聘请了100名辖区人大代表、居委会主任、服务对象等为该局行风监督员,通过定期走访、座谈,广泛征求辖区群众对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辖区群众关心关注的住房保障、公房管理和维修、产权交易、住房改革、物业管理等6项工作,该局又推出19项“五服务”活动新举措,涵盖了辖区群众办理房管业务,开设绿色通道,提供延时服务,对70岁以上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对大型企业、大宗业务开展预约服务、流动服务等。同时,9个便民服务站对便民服务项目逐一登记造册,由督查室进行跟踪回访,防止吃、拿、卡、要及多收费、乱收费问题的发生。通过制度运行,便民服务站到目前已为400多户居民提供了“零距离”服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