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莱芜区:足音铿锵,加速迈向更高质量

发布日期:2020-09-25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来自莱芜区的数据显示,1至8月份,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8亿元、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3.4%。
  一系列数据,是莱芜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注脚。
  近年来,莱芜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中求进、变中求机,率先破题、全面推进,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质量元素也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扩总量优质量并举、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并重——莱芜区以产业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素质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力莱芜的关键所在。
  围绕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莱芜区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质量并举、转型升级与动能转换并重,全力打造“智造济南”的重要增长极。
  1至8月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21%,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8个,完成投资38.7亿元,增长93.8%;泰钢、九羊等16家企业被评为全市实体经济领先企业,正泰电缆获评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
  高端装备智造产业蓄势成峰——高端油缸智能制造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智能网联重卡一期、豪驰新能源汽车、超电轻型动力电池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群——医药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中国OTC行业领先企业华润江中集团强势入驻,华安生物心脏可降解支架产品成功上市,“鲁中新药谷”品牌不断擦亮。
  先进材料产业厚积成势——泰钢与钢研总院合作持续深入,泰嘉不锈钢项目12月底可实现全投产,九羊集团与东北大学共建绿色短流程无头轧制生产线,莱威新材料聚乙烯纤维项目加快推进,年底可实现试生产。
  优势主导产业的加速聚集给莱芜区带来的不仅仅是“量”上的积累,更是“质”上的嬗变——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考核中,莱芜区县域主导产业集聚度为72.8%,在118个参评县(区)中排名第1位。
  未来,围绕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一目标,莱芜区将全力发展以工业经济为核心、一二三产协同推进的实体经济,形成以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两个千亿级、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在省会“东强”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项目至上、落地为王、质量至上——莱芜区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就是赶超跨越的重要支撑。
  位于莱芜区的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是近年来全市投资额第一、项目规模第一、生产产值第一的最大体量项目,也是莱芜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项目自今年2月12日开工建设后,加速推进、持续破题,展现在莱芜速度、莱芜担当、莱芜力量。目前,重卡一期38万平方米的车间主体基本完成,16家配套企业正准备集中入驻,首批智能网联重卡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下线。
  8月17日,凯傲智能叉车和智能网联重卡二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迎来了又一个加速点。
  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一座“巨无霸”整车生产产业集群项目将拔地而起,对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的加速建设仅仅是莱芜区抓“双招双引”、抓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莱芜区牢牢树立“项目至上、落地为王、质量至上”理念,持续打好项目谋划、招引、推进“组合拳”,持续加大攻坚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至8月份,全区累计洽谈引进项目254个,总投资1604亿元,北航科创、聚力生源等44个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额695亿元。新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高层次人才9名。
  与之相对应的,截至目前,全区在建大项目125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0个、过5亿元项目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0%以上。截至8月份,全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的91.7%和81.3%,智能网联重卡等20个项目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项目加速招引、落地的背后是莱芜区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莱芜区围绕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成”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以凯傲智能叉车项目为例,作为重工产业城首个外资项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靠上服务,从拿地到开工,所需四证仅用12小时全部发齐,跑出了服务项目建设的“莱芜加速度”。
  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莱芜区聚焦“融合”,擦亮高质量发展城市底色
  高品质城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划调整,让莱芜区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更大的发展舞台和空间,也让莱芜区城市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城市发展中,莱芜区抢抓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重大战略机遇,紧扣省会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全面融入“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品城市。
  在全力构建“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的城市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莱芜区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坚持水城、绿城、花城“三城共建”,“规、拆、建、管、营”五措并举,全力做好“以路扩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精管城”六篇文章。同时,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济莱高铁、青兰高速加快推进,文化路改造提升年底完成,精心打造两处花漾街区,新建5941套棚户区和2532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清洁取暖燃气管道进入95个村、2.8万户,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以迎接文明城市测评为抓手,开展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拆违、治乱、绿化、美化等工程,完成拆违拆临151万平方米;深入推进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连片治理,新建“泉城书房”1处,吴伯箫文化馆正式开馆,城市内涵更加丰富。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
  探索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加快推进1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178座农村公厕、236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建成“四好农村路”55公里,完成“户户通”工程314个村,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开展主城区小煤炉、小柴灶“清零”行动,整治提升工业炉窑236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9.5%;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5个社区已完成试点任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造林2万亩,绿色成为莱芜最美底色。
  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莱芜区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民生
  高水平民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数据显示,1至8月份,莱芜区民生支出达到24.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
  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莱芜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交出了一份具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时间回到今年年初。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莱芜区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抓牢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守住了莱芜这方“净土”。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目标,莱芜区切实扛牢政治责任,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部署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集中行动”,顺利通过省扶贫开发成效年中督查考核,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
  在此基础上,莱芜区聚焦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稳就业援企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提供岗位10390个,认真落实社保减免政策,免征社会保险1亿元、减半征收2800万元,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坚持招名校引名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引进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重点医疗项目2个、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名医团队5个,新城医院基本建成,年底投入使用,5处校园、10处操场新建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城乡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听民需解民忧。全力抓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1至8月份累计办理6.6万件,群众综合满意率达到99.4%;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抓细抓实安全生产,检查企业6174家,排查隐患1.3万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改变,悄然而至;腾飞,正当其时。
  我们欣喜地发现,伴随着高质量发展足音铿锵,莱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必将助推幸福和谐新莱芜迈上一个更高水平,实现更高发展。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