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莱芜区:四个聚焦精准发力 普法效能全面提升

发布日期:2020-11-18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七五”普法以来,莱芜区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作为法治莱芜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以提高法治宣传的渗透力、发挥好教育引导功能为工作重点,以“法治六进”、法治创建为有效载体,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创新形式,精准发力,在全区营造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聚焦重点内容持续用力
  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
  把宪法摆在法治宣传教育的核心位置,集中组织区直部门、镇(街)、学校等单位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宪法教育月系列活动,开展宪法日集中普法、宪法辅导讲座、宪法知识竞赛、宪法晨读等普法活动3000余场次,宪法精神走进机关、学校、乡村、军营,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普遍提高。
  2019年济南市“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宪法知识竞赛”中,莱芜区参赛人数列全市区县第一名,12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热潮——
  邀请专家举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民法典专题讲座,并利用视频云系统组织全区党员干部集中收看;
  组织各部门、镇(街)普法志愿者、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等,采取举办民法典专题辅导、以案释法、设立法治咨询台、志愿者流动服务棚、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治文艺巡演、利用多媒体广泛宣传等形式和途径,举办民法典宣讲活动200余场;
  投资20余万元,在雪野街道重点打造了“一环、一廊、三分区”的全市首个“民法典主题游园”,成为具有莱芜特色的民法典宣传主阵地。
  围绕中心大局开展普法宣传——
  聚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和区委、区政府中心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系列活动,5年来围绕疫情防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防诈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工项目建设、扫黑除恶、国家安全、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重大主题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2645场,提供法律咨询3万余次、受教群众30多万人。
  聚焦重点人群精准发力
  深入开展“法治六进”,着力抓好重点人群学法用法。
  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工作中,从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入手,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健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学法、区管干部每年考法、新任领导干部任前考法以及党校法治教育课程主体班次全覆盖等制度,完善宪法实施监督和宪法宣誓制度。
  “七五”普法以来,举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15次,举办各类法治培训班80多期,法治讲座、报告会120余场次,对机构改革后45名新任县级干部进行了任前考法,每年组织10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年度普法考试,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法治能力。
  抓好青少年“关键群体”——
  组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人才库,为全区80%以上的中小学聘任法治副校长。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上法治课、设立法治宣传栏、普法长廊、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学宪法讲宪法、“防疫与法律”网课、组织到校外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在校学生的法治意识。
  抓好村(社区)居民“绝大多数”——
  开展“法律进家家家安”、新时代文明实践“莱普法”志愿服务,扶贫专项普法宣传、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政法干警送法进乡村、村(社区)法律顾问一季度一场法治课等系列普法活动,围绕村(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普法小夜校”、党员村民代表会上的普法课、送法进田间地头等1328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余份,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聚焦多样形式创新聚力
  法治宣传教育只有“入脑、入心”,才能起到应有作用,为增强普法教育的感染力,发挥法治文化的渗透力,不断创新普法模式,丰富普法载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保证了法治宣传教育不走过场、深入人心。
  用活新兴媒体——
  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等作用,建立“济南市莱芜区司法局”“莱芜依法治区”“其欣说法”微信公众号,设置以案说法、法规速递等多个板块,利用手机APP、公益律师群、各类微信工作群推送典型案例、传播法律知识,在区政府网站开设依法治区专栏,利用全区230多辆公交车、200多处楼宇电视、130多处户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法治文艺节目、普法宣传标语,形成传统媒体、“互联网+”新平台、微信新媒体三位一体立体普法网络。
  打造高标准法治文化阵地——
  在区级建成一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两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两处法治公园、一处民法典主题游园;
  在镇(街)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15处;
  依托村办公场所、村民文化广场,按照“点、线、面”相结合方式,在村(社区)普遍建立法律图书室、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法治长廊、法治小景观等,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网络。
  推进法治文艺创作——
  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将法治宣传与民间艺术有机融合,邀请莱芜梆子等艺术团体,自编自演莱芜梆子《一张清单》、快板《法治歌》等30多个法治文艺作品,每年深入基层巡演40余场次,寓教于乐。
  小品《拆迁》获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山东”主题优秀法治短剧作品征集大赛三等奖。
  聚焦法治创建借势借力
  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莱芜的总体目标,全面深化各领域、各层次法治创建活动,筑牢法治建设工作基础。
  先后制定了关于打造法治莱芜“金招牌”、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镇(街)、行业和基层单位,形成了统分结合、上下联动、责任明确、分工实施的工作格局,凝聚了强大创建合力,莱芜区一直保持“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着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按照典型示范、重点培育、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十个一”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活动,坚持资源整合、借势借力,把法治创建与文明村(社区)创建、美丽乡村创建及村级法律顾问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持续开展了优秀村规民约评选推广、“崇德守法文明户”评选表彰、法律明白人培养、村级法治讲座等活动,336个村(社区)达到“十个一”创建标准,18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莱芜区获评第一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