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力争年2020年年底前编制完成

发布日期:2020-09-03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9月2日,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全力打造‘五个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发布会围绕“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作用,全力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介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贯彻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十大重点行动和打造“五个济南”方面的有关措施。
  “新十字方针”凸显发展理念与模式的变化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济南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从“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到“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新十字方针”会对城市发展的指引产生什么变化?
  在发布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斌说,“新十字方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济南抢抓当前战略机遇,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推动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体现了济南城市发展格局的优化和升级。
  杨永斌说,和原来的“十字方针”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发展理念与模式的变化。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城市发展“新十字方针”,继承了“十字方针”的空间发展趋向,蕴含了“大强美富通”丰富内涵和“五个济南”内在要求,侧重于内涵式发展,标志着济南由城市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和进阶、空间范围与格局的变化。2003年,济南中心城区的范围西起长清,东至巨野河,南起城区南部的连绵山体,北至黄河。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设立、区划调整、章丘济阳设区等,城市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发展格局的变化也需要战略方针的转变、空间发展进程与部署的变化。随着济南进入“携河拥山”更大空间格局时代,再加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北起、南美”都有了更清晰的指向和战略。
  重点保障急需落地项目用地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宗生介绍说,为推动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加快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我市在用地指标分配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用好“增量”。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以项目成熟度为主要参考因素,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争取有限指标发挥最大效益。一方面对列入省重点的项目应保尽保,已为我市13个项目安排用地指标1万余亩。另一方面对基础设施、市政工程以及重点产业等民生项目优先保障,目前已安排用地指标10698亩。
  二是盘活“存量”。加快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强化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既算“增量账”,更算“存量账”。将计划指标分配与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相挂钩,实行奖惩制度,实现“要指标”向“挣指标”、“用增量”到“挖存量”的发展路径转变。
  三是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预支制度,在省里用地指标下达前,全市已预支指标1万余亩。对急需落地项目进行重点保障,对重点产业类项目审批手续容缺办理,缩短审批时限、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国际公开招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牛长春介绍说,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经完成了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的研究策划工作,近期拟通过国际公开招标,按照“全线统筹、分段打造、重点突破”的原则,构建以专项规划为统领、以专题研究为支撑的“1+ 4”规划体系。
  “1”是指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主要对黄河(济南段)长度约183公里、面积约63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基础调研,明确目标定位,提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管控要求,开展景观风貌、文化旅游、综合交通、实施策略和行动计划等工作。“4”是指四项专题研究,结合部门职能职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完成防洪安全、生态保护与修复、文化旅游、综合交通四项研究专题,为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牛长春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力争年底前编制完成风貌带规划,2021年初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着力打造“大美泰山”生态共同体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杨永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下一步,我市将把“南山北水”的生态框架与“山泉湖河城”特色格局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岳渎交汇、山河辉映的生态版图。
  统筹南部近4000平方公里延绵山体,加快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在产矿山企业的升级改造,开展龙洞及凤凰湖公园概念规划研究,着力打造“大美泰山”生态共同体。
  高标准编制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开展黄河流域(济南段)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以湿地公园整合、黄河文化挖掘、绿色交通链接为重点,努力打造黄河百里生态廊道,集中展示“母亲河”的独特魅力。
  严格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研究制定“田长制”相关政策,坚决守住我市633万亩耕地和53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发挥耕地在生态修复、水源涵养和生态隔离等方面的作用。
  打通四个区县与中心城区联系通道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通道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秀波介绍说,下一步,我市将系统研究全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对外通达。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综合交通战略规划。加快融入联动黄河中上游的区域性大通道和全国高铁网络。同时打通莱芜、钢城、商河、平阴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通道,实现全市域互联互通。
  重点研究片区路网优化和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对内通畅。结合新区开发和相关规划编制,系统构建先行区、南部山区等重点片区道路网络。结合“新城建”产业链打造,建设城市三维管理决策CIM平台信息系统,提高道路交通调控智能化水平。持续贯彻公交优先战略,结合地铁线建设,完善城市公交体系,打通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增强市民出行的满意度。
  “佛山倒影”等特色景观有望重现
  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杨永斌说,我们将强化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和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技术导则,加强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和老建筑保护,把泉城文化符号和黄河文化元素融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打造独具泉城特色的国际会客厅。
  二是高标准开展小清河两岸、千佛山北广场、黄河文化展览馆等规划设计,突出城市肌理延续和文脉传承,再现“佛山倒影”、“青山入城”等特色景观,创建地域特色、历史人文和时代特征有机融合的美好城市家园。
  三是积极推进省会文化类场馆发展规划和布局研究,优化完善博物馆、档案馆、规划展览馆等文化类场馆体系,着力增强省会城市文化发展活力。
  实现不动产权证书“秒生成”
  我市上半年成立了重点项目保障专班,对重点产业类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土地供后监管与规划批后监管合并;启动了电子证照,实现了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秒生成”。杨永斌说,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深入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实现“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