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青春创业正当时

——— 记“全国青年文明号”章丘市人民法院圣井法庭

发布日期:2011-11-17

信息来源:

在章丘八大景之一的危山脚下,有一座绿树掩映的白色小楼,楼的正中悬挂着一枚熠熠生辉的国徽,衬托出整座建筑的肃穆庄严,这就是全国青年文明号获得者——— 章丘市人民法院圣井法庭。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平均年龄31岁,这是一个不断进取的集体,先后被省高院记集体一等功、二等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圣井法庭以“公正、廉洁、为民”为指导,积极开展青春建功活动,全面激发年轻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用爱心铺就便民路
赵慧娟是圣井法庭庭长,也是这支年轻队伍中的“老”大姐,她言语不多,但眼睛里闪着智慧,身材纤弱,但神情中透着坚定。“法庭的最大优势就是贴近群众,只有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人民法庭的价值。”赵慧娟准确把握了法庭工作的着力点,她带领干警建设温馨服务大厅,在立案大厅设立休息椅、饮水处、书写台等设施,提供《便民诉讼须知》。开设温馨提示栏,为群众提供天气预报、交通资讯等服务,安排便民导诉员指导群众诉讼。开展“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个座位”温馨服务活动,建立一站式服务制度,对案件实行当日起诉、当日立案、当日送达。为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圣井法庭推出了赡养案件“一条龙”服务,对赡养案件实行电话预约、上门立案、就地开庭、上门送达法律文书、过付款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实现了赡养案件100%就地开庭。章丘是大葱之乡,为给大葱产业保驾护航,每年的大葱交易季节,法庭专门开设“葱乡法庭”,每周固定一次在大葱市场上开设法律服务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当场处理大葱买卖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去年以来,现场调解纠纷65起,涉及金额31万余元。
用耐心架起沟通桥
“法庭没有大案件,但家长里短的小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问题。”赵慧娟庭长对矛盾化解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加强沟通是化解纷争的良方”。在圣井法庭审理的一起赡养案中,老娘俩十余年互不上门,开庭那天,赵庭长给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指定了“翻译”,以便用她听得懂的“家常话”,实现与法官的准确交流,调解过程中,赵庭长允许围观群众参与,通过这种特殊的开庭方式,煞费苦心地调解了近三个小时,最终让这老娘俩冰释前嫌,当儿子从内心深处叫出那声“娘”时,在场很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使调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圣井法庭借助社会力量、调解环境、传统文化的合力,邀请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走进法庭参与调解,集纳民众智慧,实现诉调有序对接,促进了辖区和谐发展。近年来,圣井法庭案件调解撤诉率都保持在75%以上,诉讼外指导调解案件年均300件以上。通过开展法庭公开日活动,赶法律大集,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去年以来,该庭共进行法制宣传11场次,发出司法建议16条,培训人民调解员215人次。
用公心打造爱民庭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圣井法庭从自身建设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擦亮为民窗口,延伸司法服务,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法庭始终抓住制度建设不放松,从立案审查、审判流程到资料归档,从笔墨纸张、设施装备到大楼绿地,从上班考勤、接待礼仪到业外活动,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开展“我定制度我遵守”活动,凝聚干警力量,激发工作活力,始终保持队伍的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法庭文化建设,突出“和为贵”主题打造了四条文化长廊,每名干警办公室门前都悬挂书写有座右铭的铭牌,时刻提醒干警不忘责任,不辱使命。通过对调解室、审判庭内的细节设计,彰显法庭文化,突显法庭精神。建设廉政学习园地,建设法庭小食堂、小菜地,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体现法庭的人文关怀。 (本报通讯员 肖军 刘俊杰)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