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槐荫区立足“四个坚持”采取“四项措施”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日期:2012-03-27

信息来源:

近年来,槐荫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立足“四个坚持”,采取“四项措施”,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构建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格局

一是构建群众工作四级网络。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区委群众工作部,在各办镇成立群众工作办公室,各村居成立群众工作站,各村居小组配备群众工作信息员,形成了以区群工部为龙头,以办镇群工办为纽带,以村居、企业群工站为基础、以基层群众工作信息员为前哨的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群众工作网络,并在办镇、村居设立群众服务大厅,开辟了一条畅通民意的“高速路”和解决群众问题的“绿色通道”。二是实现群众工作与信访工作的资源整合和有机融合。把区群众工作部与区信访局合署办公,全面实现了信访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资源整合和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三是努力形成群众工作合力。成立了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办镇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制定了《群众工作五项制度》、《群众工作考核细则》和《群众工作要点》等制度,并于每年初与各办镇、有关部门签订《群众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群众工作列为年终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大格局。

二、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按照“积极稳妥、科学决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事前评估、重在化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具体的实施意见。一是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在工作指导上由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转变,在化解矛盾上由事后被动应急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在社会管理上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创新转变,注重从源头上预防不稳定因素发生。二是在重大事项决策时做到“三个在前”,即把群众利益想在决策之前、群众要求解决在实施之前、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凡涉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都通过听证会、座谈会、公示公告等方式征询群众意见。三是切实做到“三个不”,即有明显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活动不开展,实现了“项目要推进、风险要防范、矛盾要化解、社会要稳定”的目标,保障了军用机场搬迁、高铁西客站建设、“十艺节”举办、济西湿地开发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坚持未雨绸缪,常备不懈,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体系

一是抓信息预警,争取工作主动。健全完善了以公安为主的特情信息网络,以镇办、村居为主综治信息网络,以宣传、安保部门为主的舆情信息监管网络,实行24小时舆情信息管控。建立了全市首家无线网络监控指挥系统,提高了处突组织指挥、全天候监控和区域技防水平。二是完善工作预案,力保有备无患。针对不同规模群体性事件和不同类型极端个人行为制定了多套处突应急预案,明确了组织指挥、预案启动、分级响应、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责任要求,在每次重大事项行动前,周密计划、科学组织,全面落实。三是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快速反应。在区委政法委、区维稳办设立了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和综合调度中心,建立了由公安干警、专职保安、城管执法、机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医护人员组成的1070人的应急队伍,分类编成大队、中队、小队,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模拟演练,并在通讯、交通等方面优先保障,重点时期24小时值班备勤,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

四、坚持强化基层,夯实基础,积极探索社会稳定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是科学划分社区网格。根据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根据各个网格的社会稳定情况确定为日常管理型、一般防范型、重点关注型、综合治理型等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法开展维稳管理。二是配强社区管理队伍。每个网格单元设有“网格六大员”,即网格管理员、网格信息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司法员和网格消防员,通过网格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安全隐患等成效明显。三是建立社区管理数据库。由管理人员将网格内所有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资料全部输入社区管理综合信息软件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实现了社区动态化服务管理,全面提升了社区服务管理效能。

(综合处 供稿)
 

编辑: